首頁>經濟>資訊
未來五年,百姓養老的錢怎樣才能越來越多?
“2019年,我國企業職工的撫養比為2.6∶1,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將直接導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總量增收下降,這將對下一步基金投資運營工作帶來挑戰,需要有關方面群策群力、統籌謀劃加以應對。”財政部社保司司長符金陵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0》發布式上,發表了這一觀點。
據人民政協報記者觀察,活動上,與會嘉賓都在迫切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十四五”期間,百姓養老的錢該如何越變越多?
1. 大力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為啥被點名?
“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
成績背后是現實的迫切需求。據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觀察,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可能會加速到來。據測算,“十四五”期間,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20%,總量突破3億人,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要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說得這么具體,還是頭一回。”談及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這樣說。
從2011年起至今,鄭秉文帶領團隊連續10年對外發布《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今年,鄭秉文希望闡述的一個觀點是,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與發展多支柱養老金構成體系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
據介紹,我國養老金構成體系大致分為三個層次,通常稱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國家幫咱養老,抓手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下政府兜底的公共養老金。第二支柱是老板幫咱養老,抓手是單位幫我們繳納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第三支柱是自己為老年生活做安排。換句話說,用今天的錢投資養老生活,政府給予稅收優惠,個人自愿參加。
現狀是,第一支柱“一家獨大”,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第一支柱也面臨著替代率不斷下降的壓力;第二支柱決定權在企業手中,能否真正成為支柱,取決于企業效益。
多方判斷認為,第二、三支柱未來將成為提升中國百姓老年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
“養老金制度的作用,包含著燙平終生財富收入、再分配、反老年貧困。從需求端來看,它是一個民生制度。從資本市場來看,它則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一個資本來源、一種生產要素。中國資本市場缺乏長期資本。從社會融資結構存量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長期為3∶7;從增量看,90%以上為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只占個位數。”鄭秉文表示,中央多年來一直提出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因為沒有長期資金,就沒有真正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企業杠桿率就會過大。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三去”首先要去的就是杠桿,不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將不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另外,從經濟發展的后勁看,鄭秉文認為,“十四五”末,我國要進入高收入國家。絕大部分高收入國家,除為數不多幾個專屬資源出口型國家外,幾乎均為創新型國家,這些國家的技術創新要求有長期股權基金支撐。而今,關注中國市場的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但長期資金仍然缺位。
因此,對中國資本市場而言,亟須養老金作為長期資金進行“補給”。“我們是GDP大國,但不是養老金大國;我們是資本市場大國,但不是資本市場強國。我們要做資本市場強國,離不開養老金。”鄭秉文直接給出了結論。
2. 養老金為啥非要牽手資本市場?
從政策角度說,養老保險基金與資本市場之間的距離已被極大縮短了。
2019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要加強養老財富儲備,應對人口老齡化作為長期的國家戰略。
與此同時,從今年初新三板的綜合改革漸次實施,到首次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掛牌,再到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支持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斷地開創新格局。
“國民經濟在逆勢下的穩健表現為養老基金和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環境。養老基金和資本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作為市場主體代表,長江養老保險董事長蘇罡已經看到了機會。
圍繞養老金體制與資本市場的促進作用,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也特別談了3個觀點。
第一,養老金體制對資本市場有著明顯的依存關系。
經濟增長首先需要有足夠投資,這樣才能滿足人口結構的變化,為未來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使未來養老金有周旋空間。而且,長期投資回報能夠明顯地減少當期預籌養老金的成本。
第二,資本市場有賴于養老金的參與。養老金是最大的儲蓄資金來源。對儲蓄資金配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要想健康發展同樣離不開機構投資者。
第三,資本市場對于經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促進公司治理的改進,這又必須要依靠機構投資者。這里,養老金的作用被寄予厚望。
針對有人提出現收現付制可以作為長期選擇、養老金制度跟資本市場沒有什么必要聯系的說法,周小川提出,國際經驗研究已清晰指出,必須考慮三支柱形式,同時要更多地從福利機制轉向為供款機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財務的可持續性。“對此我想強調,必須考慮社會激勵機制,這個激勵機制應不僅能夠預籌資金,為養老金供款的機制,同時它更是勞動生產率的激勵機制,使企業更好地發揮勞動者作用,激勵勞動者獲得好的效率和支持經濟增長的機制。”周小川這樣說。
3. 養老保險與資本市場要走協同之路
在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前理事長戴相龍看來,中國有能力保持養老金收支長期、持續平衡。我國三個支柱養老保險存在收支缺口和隱性債務,但我國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2000年成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主要用于人口老齡化高峰時候養老金收支的調劑和補充,所以它的性質決定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就是養老儲備基金。它是我們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力量、基石,一定要把它筑牢。”為此,戴相龍有幾個務實建議:第一,要依法堅持國有資本劃撥社會保障體系;第二,要增加中央財政的投入;第三,可以拿出一定比例土地出讓金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第四,可以將行政、司法罰款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第五,可以考慮拿出一定比例的中央財政收入存款資金委托養老基金投資。
符金陵也提出,當前,養老保險制度和資本市場的改革都進入了深水區,需要在堅持頂層設計的基礎上統籌規劃、協同推進。為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投資運營的道路,促進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時也要支持數以萬億計的養老保險和年金資金作為穩定的資金,在確保安全、規范的前提下成為資本市場穩定持續繁榮的重要力量。
編輯:秦云
關鍵詞:資本市場 養老金 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