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尖扎:脫貧組合拳造“富”一方百姓
本報記者 陳 晨
盛夏的德吉村美不勝收,除卻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齊全的水電設施,休閑廣場、碼頭、露天沙灘、花海、農家樂、小吃廣場等旅游產業項目一應俱全,讓前來旅游的游客們在感受著獨特的高原風情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受著這里的現代氣息。
許多人并不知道,位于黃河岸邊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德吉村,其實是一個易地扶貧搬遷村,全村251戶村民來自尖扎縣7個鄉鎮30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昔日,尖扎縣因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后、社會文明程度低, 使得這里的群眾在生活、醫療、教育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脫貧致富更是難上加難。如今,尖扎有效推進“1+8+10”脫貧舉措,打出了一系列脫貧組合拳,讓貧困群眾“挪窮窩”“有恒產”。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62元以上,脫貧人口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增強,全縣貧困發生率也從2016年初的20.3%下降至零,累計減貧1.01萬人,全面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奪取脫貧攻堅戰勝利。
基礎設施建設
夯實脫貧基石
走進尖扎縣坎布拉鎮俄家臺村,只見色彩明麗的藏式建筑掩映著綠樹紅花,寬闊平坦的道路直通白云深處,新修建完成的坎布拉景區俄家臺游客服務基地更是補齊了這里的旅游發展短板。
“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發展短板,全力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不僅解決了當地群眾出行難、飲水難等問題,而且還全面盤活了俄家臺服務基地,把坎布拉建成了集餐飲、住宿、游樂、購物、養生、運動為一體的旅游景區,為當地群眾就業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奔庠h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要改變當地的貧窮面貌,只提供扶貧資金和扶持產業項目是不夠的,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以此激活當地群眾自力更生的活力。
脫貧攻堅,基礎為先。圍繞實現基本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目標,按照貧困村退出的“六個”標準,尖扎縣整合各類項目資金4.67億元,完善貧困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深入實施“寬帶進村”工程,全縣86個行政村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十個行業扶貧專項規劃得到有效落實,極大改善了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如今,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地為當地各族群眾釋放著紅利。
34個村人飲鞏固提升,飲水安全得以保障;10個行政村精準扶貧道路暢通和5個貧困村道路硬化,修建和硬化道路125.28公里,農牧民出行不再困難;34個貧困村和52個非貧困村的標準化村級衛生室建設工程,讓農牧民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醫;15個貧困村完成了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俄家臺村更是通過打造坎布拉景區俄家臺游客服務基地,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不僅方便了游客,也讓村民收入進一步提高。
易地扶貧搬遷
開創小康生活
黃色的松木大門,青瓦鋪蓋的仿古式屋檐,200多座庭院式新房整齊排列,這是尖扎縣昂拉鄉河東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
“我們之前在山上住,路不好走,孩子上學難,家里有人病了就醫更困難?!卑豪l河東易地扶貧搬遷移民才巴說:“現在好了,從山上搬下來住進了新房,務工、上學、去醫院都很方便呢!”
安置區與城鎮一體化建設發展是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脫貧攻堅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2016年,尖扎縣將92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36戶)農牧民從生存條件惡劣的淺腦山地區搬出,集中安置在昂拉鄉德吉村、尖扎灘鄉薩尕尼哈等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建設“水、電、路、訊”和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還新建了村衛生室、文化廣場、射箭場和幼兒園等,解決了貧困群眾出行、飲水、就醫、入學等一系列問題,使搬遷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徹底改善。
從易地搬遷伊始,尖扎縣就堅持生態、生產、生活深度融合,產業、城鄉、社會協調發展,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規劃、多渠道引流,對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產業發展做出了合理布局,七個移民安置點建設各具風貌、產業發展各有特色、群眾增收各有門路。
昂拉鄉河東地區依托地處黃河岸邊、海拔低、氣候宜人、光照充足、水域資源豐富等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林果栽培、鄉村旅游及高效農業等產業,增加移民搬遷戶的收入。
德吉村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的道路,培育以鄉村旅游為龍頭,文化、光伏等產業深度融合的扶貧特色產業。2020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第二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德吉村名列其中,成為當地的旅游名片。
尖扎灘鄉結合撤鄉建鎮,將薩尕尼哈移民安置點打造成了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產業集中、環境整潔的高原特色小鎮。
縣城移民安置小區,群眾依托商鋪外租、就近務工等方式增收,實現了樓上是家園、樓下有商鋪、出門能就業的增收新路徑……
搬遷的核心是要脫貧,關鍵是發展。產業發展能夠激發安置區的活力和創造力。面對搬遷貧困人口占全縣貧困人口30%的實際情況,尖扎縣多措并舉動真招,真正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實現了“拔窮根”“挪窮窩”。2019年,尖扎縣被評為了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先進縣。
扶貧產業
推動富民增收
青山碧水,花紅柳綠,在美麗的德吉村,村民達巴一早就打開了院門,迎接八方賓客。
對達巴來說,這個他悉心經營的“藏家樂”,既是“家”,又是“店”。而這種“關門是家、開門是店”的營業模式,也使村里的許多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實踐證明,德吉村的旅游發展模式是成功的。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2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了500萬元。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發展黃河兩岸文化旅游產業,通過差異化打造,錯位發展,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奔庠h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我們引進浙江莫干山民宿,積極學習外地先進理念,打算將尖扎灘鄉來玉村打造成民宿第一村。如今,已完成70%的建設項目,預計明年5月可正式接待游客。”先富帶后富,德吉村發揮自身優勢的輻射效應,打通與其相鄰的尖扎灘鄉來玉村的斷頭路,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如今,尖扎縣德吉村等4個鄉村旅游項目,直接帶動貧困戶就業300余人,間接帶動500余人就業,貧困戶人均增收2500元。
與此同時,尖扎縣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園區項目,實施了三江源一期、二期扶貧產業園,一期扶貧產業園區于2017年底運營,扶持坎布拉鎮等6個深度貧困鄉的343戶1164名低保兜底戶,聘用2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發放月工資達2500元,實現了貧困戶的穩定增收。
尖扎縣持續發展村集體經濟,實施34個貧困村光伏扶貧項目,建成全省首家扶貧環保磚廠等項目,通過“入股分紅+就業”、購買優良資產、發展農家樂等方式,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全縣村集體經濟全部“破零”。
積極落實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累計投入資金5825.92萬元,扶持全縣86個行政村2379戶910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產業和資金入股等項目,全縣貧困群眾年人均增收850元。
此外,該縣還結合生態建設拓寬產業發展渠道,聘用3046戶貧困群眾為林管員、草管員,讓貧困群眾在國土綠化中投工投勞增加收入。截至目前,貧困群眾僅在國土綠化工作中累計受益9000余萬元。
尖扎縣在深化扶持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加大后續扶持力度,不斷鞏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果,帶領貧困群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乘風破浪”,奔赴小康。
關鍵詞:脫貧組合拳造“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