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拿出“繡花功夫” 注重長遠發展——福建廈門精準幫扶甘肅臨夏見實效

2020年10月26日 15:47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境內山谷居多,平地較少,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被認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2010年6月,福建省廈門市開始結對幫扶臨夏州。10年時間里,兩地政府和人民心手相連、聯袂攻堅,扶貧協作領域不斷深化拓展,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格局,譜寫了史無前例、輝煌壯麗的脫貧攻堅新篇章。

1. 十年結親,見證滄海桑田巨變

“我來這6年了,已經成做鞋的‘老師傅’了,現在一天能做150雙鞋,一個月可以拿到5000多元呢。”來自臨夏州臨夏縣尹集鎮韓趙家村的朱小紅說起做鞋,眉眼間掩不住喜悅。

來臨夏縣布鞋加工扶貧車間工作前,朱小紅一直在家務農、照顧老人、撫養小孩,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如今,朱小紅一家不僅有了積蓄,家里還買了車,蓋了四間房。在扶貧車間,朱小紅把線扎扎實實地縫在布鞋上,也為自己縫出了一條幸福路。

和朱小紅一樣靠著做鞋走上致富路的貧困戶還有很多。廈門市思明區在充分調研臨夏縣的貧困狀況后,把以布鞋加工為主的扶貧車間作為重點扶持發展產業,建成思明區精準扶貧布鞋加工培訓基地。目前,臨夏縣布鞋加工扶貧車間遍地開花,就業人員達434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49人,實現了農業生產和產業增收“雙豐收”。

在臨夏州臨夏市折橋鎮慈王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菌菇陸續進入采收期,一朵朵平菇從菌袋上“探出頭來”,長勢喜人。菇棚外,工人們正忙著拌料、裝袋、拉運,整個種植基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食用菌產菇周期短,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具有“短、平、快”效果,當地村民可在務工的同時顧得上家、管得了娃,真正讓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折橋鎮大莊村志強實用菌扶貧車間的務工人員,在幫扶干部陳江場的動員下,參加臨夏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創建致富帶頭人培訓班。除了引進羊肚菌、姬松茸等種植技術,陳江場還協助注資50萬元村集體發展資金,協調簽訂購銷合同。現在,每個大棚實現產值4萬元,先后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周邊貧困戶18人就業,“小蘑菇”撐起了“致富傘”。

“食用菌扶貧車間,既為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增加了收入,又能解決農業合作社用工難題,一舉兩得。”臨夏市志強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和平表示。

致富奔小康,產業是“硬杠”。如今,臨夏州各市縣基本都有了“拿得出手、賺得了錢”的致富產業。數據顯示,廈門先后幫扶引進57家廈門及東部周邊企業落戶臨夏州,累計援建扶貧車間達216家,占臨夏州總數的90%以上,讓2萬多名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

2. 關注弱勢群體,脫貧路上一個不落

殘疾人就業是民生重要保障。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廈門市和臨夏州兩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動貧困婦女、殘疾人就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肢體殘疾的唐小翠,是臨夏縣圓夢服裝布鞋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在廈門市思明區成立的扶貧車間,合作社掛牌“廈門—臨夏東西協作幫扶貧困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目前,合作社共有設備60套,年生產8萬套衣服,吸納務工人員45人,其中殘疾員工9人、貧困戶22人。“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也帶領著附近的貧困殘疾人一同用勤勞的雙手闖開脫貧致富的大門。”唐小翠說。

打造脫貧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殘疾人就業增收的做法,讓臨夏州的殘疾人有了生活保障,而形式多樣的就業培訓則為這些弱勢群體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支持。在“廈門—臨夏東西協作幫扶貧困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來自臨夏市城郊鎮的殘疾人馬素女正在學習漆線雕技術。

幫扶馬素女這樣的殘疾人實現就業是扶貧工作重點。2020年年初,廈門市在制定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任務中,專門就殘疾人就業工作進行了指標性的統籌安排,要求年內幫助臨夏州每個縣市至少建立1家至2家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在廈門市福利企業、扶貧車間等經濟組織中安置500戶殘疾人和家屬就業。

婦女扶貧工作同樣不容忽視。由廈門市集美區援建,主要從事服裝加工、汽車座椅坐墊編織的扶貧車間,讓臨夏州和政縣許多圍著孩子、鍋臺轉,靠著丈夫過日子的家庭婦女搖身一變,成了打卡的“上班族”。扶貧車間豐富了前來務工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了她們的歸屬感,也增加了收入,她們的思想也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針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無一技之長的家庭婦女就業問題,廈門市海滄區會同臨夏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商議之后,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在17個鄉鎮設置鄉村道路保潔員、學校安全員、交通引導員等技能簡單、招收面廣的公益性崗位5141個,確保大齡婦女通過自身勞動來創造價值、增加收入。中咀嶺鄉大山村二社的馬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和丈夫有輕度殘疾,生活十分拮據。駐村隊員和村干部了解到情況后,為馬米推薦了一份保潔員的崗位。“有了工作,我看到了致富的曙光。”馬米說。

如今,臨夏州殘疾人、婦女群體已實現人適其崗、位適其人。不僅調動了貧困戶就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讓他們找到了脫貧的門路,增強了致富的信心。

3. 密切教醫交流,扶智更扶志

精準扶貧,教育先行。近日,廈門市翔安區教育系統赴臨夏州永靖縣的14名骨干教師圓滿完成支教任務。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水平的職業素養,給當地師生留下深刻印象。與永靖縣教育局達成結對幫扶以來,翔安區教育局陸續派出多支教師隊伍遠赴永靖山區支教,讓兩地教師交流學習更加密切,讓教育扶貧真正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翔安區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林朝聘對口支教的是永靖縣移民小學。初到這里,林朝聘便從合理利用地方教材、搜集民間繪畫素材、堅持開展社團活動等方面,對學校的美術教學、社團開設給予指導。林朝聘說:“短期支教的成效畢竟有限,更多是幫助孩子們打開一扇窗,在他們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

臨夏廈門,山海一家。在聚焦教育人才短缺問題的同時,廈門市湖里區緊盯醫療短板,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創新試點“微醫互聯網醫療健康扶貧”項目,搭建優勢醫療資源互聯互通共享平臺,著力解決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不高、醫療資源短缺的難題,最大限度降低貧困戶因病致貧、返貧的風險。

“微醫互聯網醫療健康扶貧”項目規劃總投資1440萬元,包括遠程會診大屏、數據展示大屏、巡診車等基礎設施,培訓醫療操作人員等建設內容,計劃先行在2個鄉鎮試點,覆蓋23個行政村、4萬人口(其中貧困人口8111人),現已完成投資480萬元,配置遠程會診大屏和數據展示大屏7臺、巡診車1輛、村醫遠程一體機23臺等,建立縣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同步配套完成“東鄉互聯網+醫療健康醫療”服務云系統配置,借助醫聯體將鄉鎮衛生院(室)、二級醫院與三級醫院打通形成區域內醫聯(共)體,實現了廈門市優質醫療資源與東鄉縣基層醫療機構共享共用。

“東鄉互聯網+醫療健康醫療”平臺運行以來,得到了當地群眾普遍好評。河灘鎮東干村村民馬大媽說:“原來量個血壓,要跑到河灘鎮衛生院,太麻煩,現在巡診車開到村里,家門口就可以量血壓、做體檢,手機上可以直接找醫生看病問診,真是太方便了。”

如今,廈臨扶貧協作已結碩果:臨夏州貧困人口從2013年年底建檔立卡時的56.32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3.2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2.5%下降到1.78%,貧困村累計退出達到583個,臨夏市、廣河縣等6個縣(市)相繼實現脫貧摘帽。一幅東西相牽、山海相連的扶貧協作壯美畫卷已然繪就。

(本報記者 宋喜群 馬躍華 本報通訊員 趙媛媛)

關鍵詞:福建廈門精準幫扶甘肅臨夏見實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