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湖南省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半條被子”映初心 黨建引領奔小康

2020年10月16日 16:45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說。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途經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她們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了徐解秀。

80多年前,“半條被子”的故事發生在沙洲村,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民謀福祉的不變初心和不懈追求;80多年后,沙洲村在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決戰決勝,從一個偏僻荒遠的小山村,晉升為全國知名的紅色旅游景區,村民戰勝了貧困,過上了小康生活。沙洲村是“樣版”,是“范例”,更是時代縮影和生動典范。

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考察,首站便來到了沙洲村看望鄉親們。總書記的到來,使沙洲村的干部群眾信心更足了。村民們高興地對記者說:“好日子還長著呢!”

1、 傳承紅色基因,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深夜11時,沙洲村的夜談會剛剛結束。一晚上協調解決了3戶村民的煩心事,沙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向群和同事頂著星光回家。

“無論大小事情,都能在夜談會上解決。干部是真正幫大家辦實事、解難題。”村民朱小紅點贊。朱小紅是全村30戶貧困戶之一。2016年,“窮則思變”的朱小紅參加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汝城縣政府部門在村里聯合辦的廚師技能培訓班。“有了廚藝,又看到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就有了開一家農家樂的想法。”2017年,朱小紅再度參加第二期廚師培訓班“深造”,并于當年10月1日開起了沙洲村第一家土菜館,兼營農家住宿,有6個床位。

“去年生意最好的一天,我家接待了400多人吃飯,僅中午一餐飯的毛收入就有9800元。”說起這些,朱小紅的語氣里透著自豪。

沙洲村不足一平方公里,以前是羅霄山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年輕人爭著往經濟發達地區跑,留下老少病殘,發展主體嚴重缺位。

2000年,沙洲村才有了第一條通村水泥路,唯一的公共文化設施是一個破爛不堪的籃球場,破舊泥濘、雜亂無章和百廢待興,成為沙洲村的“貼身標簽”。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為改變沙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黨支部整個班子講黨性、比能力、拼干勁、競成績,凝聚起強大合力和戰斗力。原村支書朱中建無暇顧及日雜店,家庭收入銳減,為了集體仍全力以赴;村委會主任朱向群在組織召喚和村民推選下,拋下建筑工頭身份,賣掉了挖掘機,毅然返鄉就任;村扶貧專干朱志平賣掉了運輸貨車,舍小我為大家,終日奔忙在村里事務上。

沙洲村完善搭架了以黨支部為核心,村莊合作社、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理事會、村民協會為支撐的“1+N”村民自治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村“兩委”突出黨建引領、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從“決策者、主體人、落實者”轉變到“引導者、支持者、激勵者”,村民人人都是主人翁,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

沙洲村上下齊心,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蹚出一條以紅色旅游引領產業發展的致富之路。2018年,沙洲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2019年,沙洲村共接待游客122萬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840元。

2、 轉變“等靠要”思想,提升干勁找路子

干部領,群眾跟。“幸福不能等靠要”“好日子都是干出來的”等理念如今已根深蒂固。沙洲村廣大群眾把動力激發出來,把干勁提升起來,把路子主動找起來,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和發展景區、鄉村振興方面,加足馬力往前奔。

“每天巡山兩次,晴天待在山上的時間更長些。”擔任生態護林員的村民朱利志臉曬得黝黑,卻勁頭很足。

幾年前,母親患精神疾病,妻子突發強直性脊柱炎,全家背上沉重債務,這個80后小伙子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

2015年,朱利志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人住院可報銷90%以上,女兒上學免除所有費用,每學期還有500元生活費。負擔減輕了,可增收仍是難題,朱利志對未來陷入迷茫。

“你才30歲出頭,要拿出斗志來。”朱向群找到他,“村里設立了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每年工資1萬元。但這項工作責任重大,容不得丁點閃失,你能不能勝任?”

“能!我一定要看好青山,為發展旅游出力。”朱利志回答。2016年底,他的各項指標都達到了脫貧標準。

“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出路。”脫了貧、不歇氣,朱利志和妻子在村廣場支起小攤,銷售零食、飲料等,還參加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學習網絡營銷,做起了水果電商,“現在我家每年收入有十幾萬元”。

貧困戶朱海忠,60多歲,患膀胱癌,在鄉村干部和幫扶人員的撬動支持下,種植枇杷、桃子、水晶梨、奈李等水果5畝,并在網上學習種植技巧,積累經驗,跟進管理,每年收入超3萬元。他常說:“只要肯吃苦,黃土就能變金土。”

沙洲村共有142戶村民,其中30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轉變“等靠要”思想,村里不少和朱利志、朱海忠一樣的貧困戶,提振精氣神,轉動腦瓜子,摘掉了“窮帽子”。

對于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人贍養的貧困戶,村里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拿出部分給他們分紅:村里光伏發電項目每年電費收益4萬多元,其中2.1萬元分給7戶最困難的貧困戶;2017年村里辦起瑤家樂農莊,每年收益14.5萬元,拿出5.2萬元分給貧困戶。至2018年底,沙洲村僅剩的1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3、 “黨建+”模式推進,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沙洲村利用本地紅色旅游、綠色生態、古色鄉風等資源優勢,勾畫出發展多元經濟藍圖,以“黨建+”模式推進,以“旅游+”擴展,扶貧扶志扶技結合,聚沙成塔實現規模效應,紅色旅游牽引出全面發展之路。

近幾年,沙洲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舊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民俗文化廣場、紅軍廣場、朱氏宗祠、紅軍衛生部舊址以及沙洲田園綜合體等文旅景點和項目相繼建成,總投資近4億元。在此基礎上,沙洲村還依托紅色資源,推出了“重走長征路”、特殊黨課、拓展訓練等適合團隊游客的特色文旅服務項目。

“半條被子”的故事和日益完善的文化旅游設施與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沙洲,如何讓村民們把握住這一大好機遇,找到脫貧增收的路徑,為游客做好服務呢?汝城縣委駐沙洲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飛介紹,扶貧工作隊多方爭取支持,為村民們開辦了廚師培訓班、民宿客棧經營管理培訓班、水果栽培技術培訓班、禮儀培訓班、電商培訓班等多種實用培訓,每年舉辦多期培訓班,累計培訓沙洲村及周邊村鎮村民上千人次。

“這幾年,沙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目前我們的接待能力還不夠,村里只有幾家經營民宿,最多能接待30多人,游客大多是一日游。”朱小紅說,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村里的旅游項目和服務能進一步完善,為沙洲村留住游客。“游客哪怕能留下來住一晚,也會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

朱小紅的愿望也正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當前努力的方向。2019年6月開業的沙洲田園綜合體,集田園觀光、住宿、餐飲于一體,能接待60多人住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沙洲村的旅游接待能力。黃飛說:“今年,旅游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沙洲村也不例外。但4月起,旅游市場已經逐漸恢復。目前我們正極力引進旅游企業投資,希望在沙洲村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酒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我們的長征路就是帶領沙洲村民全面脫貧,奔向小康,這條路雖充滿艱辛,但我們即將贏得勝利,我們一定慎終如始、毫不松懈,走好這條新時代的長征路。”黃飛說。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到2016年底,汝城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24261戶71968人,貧困發生率為11.28%。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汝城強化黨建引航,開展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大會戰,抓好產業、就業、教育、生態、金融、光伏、健康、基礎設施、社保兜底、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等“十大脫貧攻堅工程”,已于2019年初成功摘掉貧困縣的帽子,正在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報記者 龍軍 禹愛華)

關鍵詞:“半條被子”映初心 黨建引領奔小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