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姜軍:
毫不動搖地走綠色發展、生態發展之路近年來,我先后帶隊圍繞科學編制少數民族地區“十四五”規劃、沈大經濟帶建設、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等開展了一系列專題調研。
通過調研,我們感到,很多地區在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強環境保護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環保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大氣污染、飲水不達標、生態遭破壞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生態補償機制和相關工作中還面臨著工作進展不平衡、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生態補償效率低、不同層面合力發揮不夠、缺乏專門立法等問題,一些生態紅線、水源保護紅線范圍內的地區的發展面臨一定困難;三是缺少重大生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環境污染治理能力和治理基礎仍很薄弱;四是從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來看,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如何構建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管控體系還需要深入思考。
為此建議:
一是科學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將加大生態基礎設施項目的規劃建設力度納入發展規劃。牢牢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東北地區更是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是重視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這些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是落實“兩山”理念、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的前沿陣地。要落實好國家興邊富民政策,制定出臺區域發展支持政策,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形成地區發展合力,鞏固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要充分發揮當地的自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發展現代農業、生態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促進人文和生態有機結合,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生態發展之路。
三是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綜合分析資源型城市資源、區位、要素等方面優勢,找準轉型定位,確立新的主導產業和替代產業,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國家關于礦山修復治理的相關政策,有序推進生態修復。
四是進一步增強“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的意識,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要推動各項生態保護政策的有效落實,著重解決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大氣、飲水、居住環境等問題,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協調、相統一。
(作者系遼寧省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委)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綠色發展 生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