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谷樹忠:
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地位和占比“‘十四五’期間,自然資源的約束作用將進一步增強,社會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將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拓展。”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這樣判斷“十四五”期間我國資源環境生態領域的發展趨勢。
在他看來,伴隨人民收入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環境信息傳播和環境意識增強,“十四五”期間,社會各界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將與日俱增,對環境污染行為和現象的容忍度將與日遞減。人們將更加尊重自然、崇尚自然、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加之疫情促使人們反思生產、生活方式,會更加追求生態保育型的發展;并且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深入人心,“十四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的廣度、深度、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美麗中國”將初具形態。
基于這樣的判斷,谷樹忠認為,“十四五”期間,資源環境生態領域規劃,首先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突出資源、環境、生態與經濟、社會協同治理、系統治理。用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統領資源、環境、生態規劃,消除相互間的割裂、脫節現象,加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等相關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必要時,可考慮制定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
其次,應該進一步提高資源環境生態領域在整個規劃綱要中的地位和占比。進一步優化、加強資源環境生態領域約束性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地位、比例或權重,進一步加強這類指標的監測、評價和考核,充分發揮約束規制作用。
第三,規劃制定和實施的開放性、主體性應進一步加強。規劃制定既要充分吸收政府各部門的意見建議,也要充分聽取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規劃既要作用于各級政府,也要作用于廣大市場主體和社會各行各業;既要成為指導約束國內機構資源環境生態行為的指南,也要成為指導約束外國機構在華資源環境生態行為的指南。
基于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谷樹忠建議,“十四五”期間應重點推進資源、環境、生態、綜合4個領域共10余項重點工作。
例如,在環境領域,他建議“十四五”期間要建立健全全國標準統一、信息互通和地區分層分步相結合的環境信用體系;將環境基礎設施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充分發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加強重點生態空間、重點環境污染地區和流域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注意將農村納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范圍;將環境健康作為重點關注的問題和領域,建立健全環境健康監測評價預警與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大海洋環境治理力度和鄉村環境治理,將鄉村環境設施納入公共設施投入范疇,加大環境治理的陸海統籌和城鄉統籌。必要時可開展海洋環境專項治理行動。
在綜合領域,建議加強生物安全監測預警體系與保障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涵蓋生物物種、生物生境、生物技術和生物產品等方面的國家生物安全監測、預警、保障體系;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雙控”及“碳核算”管理,全面控制碳排放總量,提高單位碳排放量的經濟產出效率;探索以(跨行政區的)典型區域、重點流域為單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拓展試驗內容,協同推進制度創新與重點建設,充分彰顯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先進性和引領性。
編輯:秦云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 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