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問題,是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的制高點,也是難點和堵點。“錢學森之問”,至今仍是教育之痛,也是國家之痛。在新冠疫情帶來世界局勢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為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多年來教育部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實踐,成效正在逐步顯現,但問題仍有不少。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必須注重培育強大的精神力量。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任何人建功立業都不可缺少的。中外科技創新發展史充分表明,沒有強大精神力量的人,很難成長為拔尖創新人才。
要有科學報國的精神,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愛國情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民族復興建功業。這是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直接驅動力和持久動力源。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黃旭華等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正是牢固樹立了創新科技、報效祖國、造福人民的思想,才能自覺的“甘做隱姓埋名人,干出驚天動地事”!如果抱著“學而優則仕”的思想,熱衷于追逐個人名利,成天算計著自己怎么賺錢多來錢快,這種格局狹小和品位不高的人,怎么可能做成大學問、成就大事業?
要有敢為人先的精神,不能是“聽話”的循規蹈矩者。拔尖創新人才,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要改變傳統育人方式過分強調師道尊嚴、博聞強記、服從老師等做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質疑批判精神和創造能力。鼓勵大膽奇思妙想,勇于創新創造,不迷信書本知識和權威專家,敢于質疑挑戰“已有定論”。敢于打破崇洋媚外、“以美為美”的新迷信,突破亦步亦趨跟進式的創新,勇于并善于開辟原始創新的新領域新路徑。
要有嚴謹求實的精神,不能是精明的投機取巧者。科技創新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注重培養科學誠信道德。一定要養成嚴謹細致、求真務實的學風研風,下苦功夫扎扎實實真做學問、做真學問,取得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自覺抵制投機取巧、弄虛作假,虛報或夸大科研戰果、把別人籃子里的雞蛋往自己籃子里揀;熱衷于拉關系、搞攻關,撈取各種“帽子”、項目經費和獎項等學術不端行為。
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是浮躁的急功近利者。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要攀登科學技術世界高峰,談何容易!沒有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精神,沒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根本不可能真正有大突破!要耐得住寂寞,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具備踏踏實實長期埋頭苦干,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韌性毅力。不能急于求成、只鉆來錢快的學問、只做短期見效快的項目,見異思遷,頻換“跑道”。
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能是脆弱的一蹶不振者。創新之路不可能一馬平川,失敗挫折往往是勝利成功的墊腳石。只有具備“敢于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戰斗精神,不怕失敗、愈挫愈奮的頑強意志,才有機會闖關奪隘,攀登科技創新高峰。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稍有挫折就灰心喪氣,絕對不可能成為拔尖創新人才。
要有開放協作的精神,不能是保守的封閉狹隘者。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經濟科技聯系非常緊密、社會化分工愈益精細的當今時代,任何一項科技創新都不是僅憑一己之力,靠單打獨斗就能完成。要有廣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善于同國內外人士協作攻關。不能心胸狹窄,自大自閉,讓別人配合自己可以,要自己配合別人不行;共享別人的成果很積極,分享自己的成果不甘愿,甚至互相戒備、互相拆臺。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創新 新人 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