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脫鉤”概念在被濫用
最近十多年,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為了解釋或預測這種不確定性, 學界和媒體人士創造了越來越多新詞匯,“脫鉤”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紀一度流行的一種說法,是發達國家經濟“打噴嚏”,發展中國家經濟就“感冒”。進入新世紀不久,發展中國家中的佼佼者(即新興經濟體)脫穎而出,似乎正在改變以往與發達國家的相互影響模式。那時,發達國家經濟不太景氣,而新興經濟體經濟大多能保持較高增長。當時就有人用上了所謂“脫鉤”概念,說發達國家經濟走下坡路而新興經濟體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意味著雙方“脫鉤”,不是亦步亦趨了。
不過,這一“脫鉤”(實際上是經濟增長的走勢分離)持續時間不長。2008年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和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再次呈現同步下降態勢。但“脫鉤”一詞,卻留在了人們記憶中。
本屆美國政府上臺后,美國轉變對華政策,試圖在經貿、人文及科技等領域切斷或減少與中國聯系。這一做法被稱之為“脫鉤”。這是“脫鉤”又一含義,不同于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在經濟增長率走勢方面的“脫鉤”。
英國《金融時報》不久前刊發一篇題為“疫情使新興經濟體相互脫鉤”的文章,又對新的行為主體用上了“脫鉤”概念。新興經濟體為什么要彼此“脫鉤”?第一,不同新興經濟體應對疫情的方式及成效大不相同,它們在疫情后面臨的經濟復蘇形勢也不盡相同;第二,新興經濟體都面臨三大風險(債務違約、財政赤字龐大以及國際市場需求下降),但其應對這些風險的方法及成效也不一樣。
可見,這里的“脫鉤”并不是指新興經濟體之間應該斷絕往來或減少合作,而是指其應對不良外部條件的方式方法和成效不同,從而使其在后疫情時代面臨不同發展前景。這里的“脫鉤”似乎是在預測,疫情將加快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分化。以最大新興經濟體中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抗疫成效更加顯著,因此它們在使社會和經濟恢復正常化方面也走在其他新興經濟體前面,而巴西、墨西哥、印度和南非等復蘇可能較慢。
但抗疫表現以及疫情后經濟恢復步伐快慢不同,甚至供應鏈方面的短暫調整,就能被冠以“脫鉤”這種典型的單邊主義概念嗎?更有甚者,因為中國抗疫表現獲得普遍認可并且更穩健地開始復產復工,就說其他新興經濟體和中國在“脫鉤”?這顯然是對時下再次流行的“脫鉤”概念的濫用。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確實給世界經濟格局帶來不容低估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更多體現在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體現在作為重要引擎之一,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經濟的正面拉動。其結果顯然是使各經濟體聯系越來越緊密了,而不是所謂的“脫鉤”。
世界經濟發展史早已證明,世界上眾多經濟體之間經濟實力的對比出現此消彼長的走勢,是一種正常現象。上世紀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增長率方面的“脫鉤”,現在一些輿論所說的新興經濟體之間相互“脫鉤”,都是一種經濟現象,根本不適用于“脫鉤”這種顯然已被賦予政治含義的詞匯。而美國力圖強加于中國身上的“脫鉤”,是基于“美國優先”原則的政治利己行為,正在對世界格局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某種程度上甚至會阻礙人類社會科技進步的步伐。(作者是上海大學特聘教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經濟 脫鉤 新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