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百姓身邊的協商平臺
? ——吉林省通化市項目化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記事
在老百姓家門口搭建協商平臺,不設主席臺,大家圍坐成一個“同心圓”,社區百姓即席發言,政協委員交流互動。“老舊小區供熱溫度低怎么解決”“疫情期間如何助力商業零售業走出困境”“22路公交車線路能不能延伸至官道小區”———每個話題都跟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揭牌儀式后,龍泉街居民協商議事廳里“說說我身邊的難心事和期盼事”社情民意信息專題征集的場景更熱鬧了。
這是通化市政協探索“請百姓來商量”平臺建設的一個縮影。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省委重大部署,通化市政協探索實踐把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
如何搭建有效平臺,推動政協協商由會議室協商向基層一線協商、由“精英協商”向“大家協商”轉變?通化市政協主動契合新時代政協工作新方位新使命,創建政協委員聯絡站,打造特色鮮明的“請百姓來商量”協商品牌,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走出一條融合發力之路。
為了把協商平臺搭建好,通化市政協黨組提出項目化實施的工作要求,成立項目工作組,明確分管委員工作副主席為項目負責人。在全市開展創建工作,采取典型引路、教科書式推廣的措施,拿出路線圖和時間表。
4月8日,項目工作組深入通化市政協黨建工作聯學聯建單位———東昌區龍泉街道進行調研。為什么要創建政協委員聯絡站?居民訴求如何表達?對政協委員履職有何期盼?在一問一答中街道黨工委書記、政協工委主任、社區書記暢所欲言。
充分討論后,項目工作組形成共識,龍泉街黨建工作基礎扎實,居民協商工作有過實踐探索,確定其為市政協工作聯系點,并在龍水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政協委員聯絡站中心站。項目工作組將“標準化”和“品牌概念”引入政協委員聯絡站的建設之中,點對點協商、一對一落實。4月28日政協委員聯絡站正式揭牌。
通化市政協委員聯絡站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堅持“六有”標準,即:有組織機構、有工作場所、有規章制度、有標牌標志、有操作模式、有效果評價。在協商工作中采取“1+2+N”模式,“1”指突出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每年七一期間開展一次大型集體活動,由鄉鎮(街道)黨工委組織轄區內各級政協委員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2”指每年一季度以“說說我身邊的難心事和期盼事”為主題,開展社情民意信息征集活動,每年四季度以“我為家鄉發展獻良策”為主題,開展提案征集活動;“N”指每年二、三季度,根據政協年度協商計劃,組織開展N次民生領域專題協商活動。印制了《通化市創建政協委員聯絡站工作資料匯編》,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教科書式推廣。
政協委員聯絡站在工作過程中打造“請百姓來商量”協商品牌,注重在黨政關注、群眾關切的重點、難點、堵點上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打造凝心聚力、問計于民、推動發展的平臺。將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平臺延伸至基層,將政協協商民主的經驗運用在基層,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協就在基層、委員就在身邊。
項目啟動后,已有300余名市區兩級政協委員走進東昌區10個鄉鎮街道政協委員聯絡站,完成“委員作業”。在通化市政協的倡導下,基層政協也相繼搭建了統一模式的協商平臺,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協商活動。“我們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深刻認識讓政協走進群眾、讓群眾走進政協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具體實踐,是改進政協工作的內在需要,是發揮政協優勢的必然選擇。”通化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紀凱平如是說。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協商 政協 政協委員 工作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