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孫肖遠:加快高效生態農業建設
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主任、研究員 孫肖遠
高效生態農業建設是滿足城鄉人民群眾對農產品安全優質、營養健康消費需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現實選擇,也是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的重要路徑。
以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特征的生態農業建設,要求以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為市場導向,充分運用生態農業技術,修復農業生態系統,立足自然生態條件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還要求創新產業化組織形式,建立小農戶融入產業鏈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高效生態農業建設,就要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有機農產品科技支撐和市場供給能力。把發展生態農業定位在高端有機農業,主動占據農業產業的品質制高點,以優質產品引領消費、創造需求,既可避免市場波動又能獲得產品收益。堅持科技興農,推動特色農產品和農業生態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大力培優農業科技創新主體,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插上科技翅膀。按照“政府搭臺、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產業興園”的運行方式,依托農業科技示范園開展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發揮科技示范園“孵化器”“加速器”作用。加強各類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增強新技術示范推廣、物聯網控制、互聯網銷售、新品種展示、職業農民培訓、科技金融服務、產業融合等功能,打造高效生態農業的眾創空間。著力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實施生態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三品”戰略,以品種占領市場,以品質站穩市場,以品牌贏得市場。
以生態農業產業鏈的延伸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生態農業具有產業鏈長的優勢,將單純的種植養殖生產向加工、流通、觀光產業延伸,可以獲得生態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效益倍增效應。堅持產業富農,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生態產業,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專業村、特色村,小農戶因融入產業鏈而獲得生態農業產業化增值效益。圍繞特色優勢農產品,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興辦農產品加工儲運企業,對接農業龍頭企業,實現單一產業內的深度耦合。重點建設優質糧油、時鮮蔬果、花卉苗木、特色水產、優質茶葉、畜禽養殖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充分挖掘和拓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生態農業多種功能,打造“小而美”生態農業產業集群。
釋放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統分結合紅利。生態農業生產以農戶為主,技術指導、加工和流通以專業合作社為主,有利于發揮合作社“統”的優勢和農戶家庭經營“分”的積極性。采取股份合作、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等多種形式,將小農戶融入生態農業產業鏈,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提升產業化聯合體對專業戶的帶動作用。以合作社為平臺,為專業戶提供農資、標準、技術、銷售、品牌等全方位服務,以規模化運作降低生態農業生產經營成本,提升農業資源及要素配置效率。以“一村一社”“村社合一”的組織形式,由村黨組織統一發展合作經濟,擴大村民受益面,實現村集體收入和村民收入雙增長。
引導各類涉農資金向高效生態農業傾斜。生態農業是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型現代化農業,扶持生態農業發展是國家的基本政策。地方政府在安排各類涉農資金時,應重點向高效生態農業基地、爭創國家級省級農業示范合作社和革命老區經濟薄弱村傾斜。建立發展生態農業專項資金引導機制,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獎補有特色、有帶動、富民強村成效明顯的生態農業項目,購買農技服務、獎勵科研項目以及補助科技下鄉、培訓指導的相關費用,支持農村電商銷售、城市直銷直管、農超對接和農產品進社區。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生態農業 高效 農業 產業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