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尤延鋮:守初心,為空天動力發展探路

2020年05月14日 08:46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寄語中國新時代青年,強調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值此,本報專訪了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尤延鋮和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副主任付昊桓兩位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希望他們科研報國的事跡,能夠激勵更多的青年學子努力奮斗,成為新時代的棟梁?!幷?/p>

尤延鋮在“嘉庚一號”火箭試飛現場 葉恒攝

2019年4月,他帶領團隊研制的“嘉庚一號”火箭發射成功,從而讓我國邁出了可回收使用火箭技術發展的重要一步;

2019年10月, 他帶領團隊研制的高速無人機“南強一號”實現首飛;

2019年12月,他帶領團隊研制的“翔安一號”500kg級自旋翼飛機完成技術驗證……

他,就是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先進空天動力研究團隊負責人尤延鋮。前不久,這位80后教授榮譽簿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還沒顧上跟周圍人分享獲獎喜悅,他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國家的重大需求,一直指引著我們科研的方向?!睆臉I10余年,尤延鋮一直堅守著這一信念。

敢啃“硬骨頭”,源于少年航空航天夢

21年前的5月,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轟炸,那一年尤延鋮參加高考?!爱斈暾ㄎ覀兪桂^的飛機是美國生產的,而我們的烈士遺體竟然還是用美國制造的大飛機運回來的?!彼貞浾f。

那時,掌握核心技術、發展國防工業的信念,就像一顆種子深深地埋在尤延鋮的心里。高考報志愿時,他毅然選擇了航空航天專業。

2008年底,尤延鋮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后,赴德國宇航中心空氣動力與流體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三年后,他謝絕了該研究所的挽留,毅然回國。

在他心中,“國家”二字力重千鈞?!昂娇蘸教焓且粋€和國家戰略與祖國命運密切相連的行業,雖然德國的平臺更廣,實驗條件更好,但在那里我所做的研究都無法轉變為我們國家所用的技術。所以,我出國前就已下定決心要學成歸國?!彼f。

2012年回國后,尤延鋮來到廈門大學,以一張辦公桌為起點,開啟了先進空天動力的研究之路。

組合動力是當今各航空航天強國競相角逐的技術焦點,更是空天推進技術領域研究的難點。尤延鋮團隊一開始就確立了“帶翼回收火箭”這一設計概念,旨在給火箭“插上翅膀”,開創帶翼回收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研究先河。

由該團隊研制的“嘉庚一號”火箭,正是為組合動力系統研究進行的第一次飛行試驗。簡單來說,就是在火箭上做一場空氣動力學實驗,以驗證其首創的雙乘波一體化布局在高超聲速民用飛機航空發動機上的性能,最終目標是把民航飛機速度提高到現有速度的五倍以上,實現兩小時內全球直達。

“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經驗,只能依靠自身努力大膽技術創新?!痹从谏倌甑哪莻€航空航天夢一直在向尤延鋮招手,他和團隊決心啃下這個“硬骨頭”。

與時間賽跑,多年飛行航程可繞地球30圈

“90秒準備?!?/p>

“40秒準備?!?/p>

“倒數5,4,3,2,1?!?/p>

“發射?!?/p>

2019年4月,“嘉庚一號”火箭在我國西北部沙漠無人區成功發射。在寒風凜冽的發射場,穿著厚厚軍大衣的尤延鋮心緒難平——攻關過程中,他們克服了太多的艱難險阻。

2015年和2018年,團隊遭遇了兩次申請重大平臺項目的失利?!白铍y的地方就是從無到有,評審專家們多數認為在廈門大學這樣一所綜合性高校,平臺的定位、工科的積淀、團隊的稚嫩等都無法承擔起航空航天類重大工程研發的重任。”尤延鋮回憶說。

許多工程測試和大型加工制造條件校內都不具備,團隊成員只能不斷輾轉于各個城市的設計所、加工中心和試驗現場。

“尤老師一個月的飛行次數可高達24次。”賴凌宇是團隊的行政秘書,她笑稱尤延鋮是“空中飛人”,自2012年以來,尤延鋮已累計飛行676航次、122萬公里,足足可繞地球30圈。為了按時完成項目,他們與時間賽跑,將機場的航站樓、工廠的休息間、試驗場的荒郊野外都變成了團隊的工作室。

在尤延鋮看來,一個優秀的航空航天人不僅要具備科研硬實力,還要具備抗壓抗挫等軟實力。

“他非常非常拼,經常工作到深夜。印象最深的是‘南強一號’試飛的前一天晚上,尤老師和吳了泥副教授討論到凌晨兩點多,我當時腦子都轉不過來了,尤老師還是很清醒。四點開始,他還要頂著巨大壓力指揮全天的試飛工作?!眻F隊成員曲文慧如是說。

“可以說當時全部神經都是緊繃著的,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松懈。哪怕是1%的隱患,都有可能導致試飛取消甚至試驗失敗,這個后果都是我們無法承受的。”雖時過半年,但回憶起這個情景,尤延鋮的語氣還是略帶緊張。

做科研就像打籃球,不能孤軍奮戰

尤延鋮與他的第一位碩士生李怡慶相識在2012年夏天。屢屢受挫的李怡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尤延鋮發了一封郵件?!霸诒痪芙^了很多次之后,自己挺惶恐的,自信心也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崩钼鶓c感嘆說,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年輕的教授很快就回了郵件。

通過幾次電話聯系,尤延鋮約李怡慶見面,在廈大西村的馬路牙子上,這位年輕的教授,耐心地為這位素昧平生的學生,講述了他的空天報國夢,并為他指明未來努力的方向。

在研制“嘉庚一號”的過程中,面對“枯燥無味”的科研生活,李怡慶曾向尤延鋮抱怨:“我們做這些有什么意義?”尤延鋮笑著回答他,“等有一天你研究的東西飛上了天,你就不會再問這樣的問題了?!?/p>

“嘉庚一號”的一飛沖天,打開了李怡慶多年的心結?!拔医K于明白,尤老師真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追尋心中的夢想,從來沒有因為困難而退縮,永遠都是朝氣蓬勃,矢志不渝。”李怡慶說。

原來只打算讀到碩士的李怡慶,現在博士畢業,也走上了教師崗位。這些年,尤延鋮的人格魅力、處事風格和工作態度,影響著一個又一個的“李怡慶們”。

科研之余,尤延鋮還是一位運動達人,喜歡籃球和游泳。“做科研就像籃球運動,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個團隊,互相信任、彼此欣賞,朝著同一個目標齊心協力?!闭劦綀F隊,尤延鋮滿臉自豪。

尤延鋮坦言,“嘉庚一號”“南強一號”“翔安一號”這些聽起來似乎很閃亮,但耀眼不是目的,核心是驗證關鍵技術,并把這些技術轉化應用到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上,“國家守護空天安全的戰略愈發重要,我們追逐更高速度的夢想也不會停歇”。(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歐陽桂蓮  杜筠)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尤延鋮 團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