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保糧食能源安全要做好“兩藏”大文章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題:保糧食能源安全要做好“兩藏”大文章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能源被喻為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離開它現代社會寸步難行。保糧食能源安全,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至關緊要。
民以食為天。面對各種新情況新形勢,我們總是有信心、有底氣,成功應對風險挑戰,一大原因就是我們手里有糧,心里不慌。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特別是稻谷、小麥兩個口糧品種連續多年產大于需,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協同運作、政府儲備和企業庫存互為補充,糧食總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庫存能滿足一年以上米面消費需求,這是我們應對突發事件、市場保供穩價的金城湯池。
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主要裝中國糧,靠的是糧倉,靠的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兩藏”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貫徹“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生產連年豐收。
藏糧于地,就要堅守耕地紅線,以提升糧食產能為目標,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要部門協同、多方投入、真抓實干,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藏糧于技,就要堅持科技興農,農業機械化與農業信息化齊頭并進。從“汗滴禾下土”到“無接觸式農業生產”,讓人造衛星、地理位置服務、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給糧食生產插上翅膀。在發展智能農業同時,要依靠現代科技應對疫情、病蟲及氣象災害。
既保產量,又保產能,作為工業糧食的能源安全同樣如此。保能源安全就要確保可以獲得數量充足、價格合理、品質適宜的供應。“量”的安全、“價”的安全、“質”的安全都要保。要“藏能于地”“藏能于市”雙管齊下,地下抓能源勘探,抓儲藏儲量;地上抓市場機制建設,抓體制改革。
“藏能于市”,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進一步放開國內油氣市場同時,擴大對外油氣合作,構建多元多點多渠道供應的保障供應體系,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油氣市場穩定供應。
“藏能于地”,既要抓常規能源,又要抓非常規能源,在傳統的煤炭、油氣資源之外,要抓好煤層氣、頁巖氣及海域可燃冰等科研攻關;既要保資源儲備,又要保技術裝備儲備,確保關鍵時刻靠得住、采得出、用得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安全 糧食 文章 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