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中醫方艙至今“零復陽” 專家詳解用藥原理
武漢中醫方艙(江夏方艙)的患者“無一人輕癥轉重癥”已為人熟知,但鮮有人知道在這個方艙進行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至今“零復陽”。
3月29日,中央指導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清華五道口在線大講堂上對于日前出現的復陽現象從原理、用藥等方面做了詳解。
為什么有人復陽?難道真是檢測試劑不靈?
根據現行診療方案,治愈患者需滿足間隔24小時核酸陰性、肺部炎癥吸收、體溫正常等指標。但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的復檢過程中出現了核酸呈陽性的情況,即出院后“復陽”。
“有些病人出現復陽了,是怎么回事?現在學界基本公認‘復陽’并不是二次感染,而是原來沒治徹底。”張伯禮說。
那么,沒治徹底為什么檢測陰性,難道真的是檢測試劑不靈,出院標準太松嗎?
“新冠肺炎患者的損傷主要是肺深部的小氣道,在細支氣管里邊,里面有痰栓包裹著病毒。”張伯禮說,這些病毒被痰栓裹著,待在肺的深部,不往外排,所以在檢測的時候,檢測的是咽喉部的痰液,就檢測不到病毒,顯示出來患者“轉陰”。
張伯禮進一步解釋,患者身體慢慢好轉之后,肺的功能在慢慢恢復,特別是小氣道,包括一些支氣管的功能都在恢復,慢慢地把這些黏痰往外排往外咳出去,咳嗽的過程肺深處的痰出來了,也就裹著病毒出來了,表現為“復陽”。
可見,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而例如SARS患者則沒有復陽現象,是和冠狀病毒造成人體內的臨床癥狀有關聯的。
“從實踐來看, SARS的癥狀主要造成肺纖維化為主,而新冠肺炎的損傷在深部氣道,肺泡、小氣道里邊有很多黏液性的分泌物,這些黏液非常的黏稠,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上了呼吸機,呼吸狀況也得不到改善的原因,就是被黏液堵住了。”張伯禮說,因此,從中醫的角度看,新冠肺炎屬于濕毒疫,而SARS是溫疫,新冠濕氣的特點非常典型,濕會寒化、熱化,還有燥化,有黏液、非常黏稠不容易排出來,因此和非典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對癥化痰,治療時就能預防“復陽”
針對黏稠的痰液,在中藥的藥方中,加入相應的有化痰藥效的成分能夠避免黏稠痰液在治療過程中“沉寂”到深處。
張伯禮解釋,中藥中有些清肺化痰的藥材,比如橘紅、皂刺等都能夠幫助把深部的黏稠痰給咳出來、排出來。在治療的時候,加上這些藥,就會讓治愈者不“復陽”。
以宣肺敗毒方為例,它來源于麻杏石甘湯、麻杏薏甘湯等經典名方。針對這次新冠肺炎的臨床實踐,經過在中藥組分庫中的組分篩選,張伯禮院士和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教授發現有兩種藥材對新冠肺炎“對癥”。一個是虎杖,其中的虎杖苷對冠狀病毒的抑殺作用最強。第二個就是馬鞭草,對于冠狀病毒引起的肺部的損傷,特別是小氣道的損傷,微血栓,有很強烈的活性。
“這兩個組分來源于中藥組分庫,組分庫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已經建有6萬多的組分,包括中藥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活性等特性。”張伯禮說,根據對癥尋找,馬鞭草活血通絡散結,助清肺活絡,作為佐藥,在避免復陽現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關研究團隊也在中藥方作用機理方面做了探討,從炎性反應、免疫調節等方面分析,發現調控286個關鍵靶標,有的抑殺冠狀病毒,有的抑制炎性因子風暴……起到綜合的作用。(記者 張佳星)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患者 復陽 中醫 新冠 張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