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返程高峰來臨,城市社區防控如何升級?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題:返程高峰來臨,城市社區防控如何升級?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舒靜、廖君、李坤晟
隨著近期春運返程高峰來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進入新的關鍵期,城市社區準備好了嗎?“新華視點”記者前往湖北、浙江、北京、廣東等多地探訪。
各地加強地毯式搜索,小區實行半封閉式管理
民政部、國家衛健委1月29日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動員城鄉社區組織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強調,各城鄉社區組織要在疾控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指導下,會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來自疫情發生地區的人員、外地返回居住地的人員進行有效管理,加強發熱和癥狀監測,追蹤、督促其居家醫學觀察。
記者了解到,各地已加強基層社區摸排力度,通過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搜索,確保疫情防控措施不留死角。
北京市要求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和個人的“四方責任”。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革說,社區防控的重點是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領導干部分片承包,各區領導承包街道鄉鎮,街道鄉鎮班子成員承包社區、村,實現北京市333個街道鄉鎮和7000余個社區、村全覆蓋。
廣東部署對來自疫區、發熱伴呼吸道癥狀的病例、50歲以上的發熱群體等三類重點人群進行檢查、排查、篩查,特別組織對近期從湖北來廣東的所有人員進行排查。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的水木花都小區,常住超過5000戶。記者看到,外賣、快遞只能送到小區門口。“原先7個出入口現在只留了2個,確實沒平時方便了,但是大家都很理解。”居民老方說。
記者發現,多地城市的居民小區普遍實行半封閉式管理,減少出入口,禁止外來人員入內。管理人員嚴把小區大門,對進出人員嚴格登記并測量體溫。北京、廣東、上海的多個高層建筑小區,物業公司每天都對樓道和電梯間消毒,生活垃圾的清運頻次也明顯增加。
故宮、王府井所處的北京東華門街道,位于城市核心區域,面對987個樓門院,1.7萬戶居民,3000個法人單位,防疫工作僅依靠原有的社區工作人員難以完成。“區里派來96名干部,與街道干部一起全部下沉到社區,加上12個社區的193名社工,三支力量混編后成立12個臨時黨支部。”東華門街道黨工委書記趙宏松說,他們通過黨員帶群眾、經歷過“非典”的老同志帶年輕人等方法,切實提高防控成效。
一些地方借助高科技和大數據手段提高排查效率。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太湖街道轄區內企業多、城中村外來人口聚集。“智能門鎖派上了大用場。”陳塘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邵永良說。智能門鎖應用系統與街道四平臺一中心接通,通過后臺查詢軌跡,可以掌握近期租客是否出入。目前,已累計排查出來自湖北的56人,這個工作量此前需要人工問詢600余通電話。
北京海淀區上地街道科技園社區運用AI智能外呼機器人進行流動人員排查,一秒能直呼500個電話,詳細記錄返京時間、身體健康狀況等內容,并自動歸納成信息檔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難以統一規范,各個社區管理尺度松緊不一。此前有返程市民反映,因小區禁止外地返京人員入內,導致有家難回。記者針對相關情況致電北京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市的防疫政策并不限制外地人員返京,如遇此類情況,可提供具體地址,相關部門將幫助協調處理。
武漢建立分級確診制度,各地重點保障隔離人員生活需要
記者采訪了解到,武漢正在以社區為單位建立分級確診的防控體系,緩解大醫院壓力,同時阻斷傳播源,防止交叉感染。
武漢青山區鋼花村街110社區書記馮丹介紹稱,鋼花村街制定了“醫社聯動5分鐘快速響應機制”:遇到有居民反映相關癥狀時,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通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值班醫生5分鐘內電話聯系疑似患者或家屬,作出是否需要上門診斷或轉診的預判,并反饋社區;醫生判斷不需上門的,由社區網格員指導居民居家觀察;醫生判斷需要上門的,則由社區申請應急車,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醫護人員,再會同社區工作者上門,將患者及醫護人員送往發熱門診。
記者在該社區居委會辦公室看到,全部8位工作人員的桌上都放著大量表格,數量最多的是來電記錄表,上面記載了每次居民來電的日期、時間、姓名、體溫、發熱時長、伴隨癥狀等詳細信息。其余表格,則分類記錄著社區對居家隔離、已送診及其他部分居民的每日回訪情況。馮丹介紹,1月20日至今,他們8個人平均每天要接近800個電話,每個都要一一記錄,及時處理。
浙江省湖州長興縣龍山街道齊北社區黨支部書記施雪梅已連續多日加班:“作為縣內發現首個確診病例的社區,我們壓力很大。”施雪梅說。齊北社區共有居家隔離及定點隔離人員67名,社區每天的重要工作,是保障這些人員的基本生活并安撫他們的情緒。
施雪梅每天至少花兩小時開車在轄區內走訪慰問隔離戶,開展一日三餐、口罩的配送,以及垃圾集中清運等工作。“后勤工作還是簡單的,最怕的是隔離人員身體健康出狀況。”
一位從武漢探親回家的宋姓青島市民說,回到家登記、隔離后,得到社區大力幫助。社區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打電話詢問身體狀況及生活必需品,很快按清單把蔬菜、水果、肉、魚等送到家門口。“社區對我們這么好,我們積極配合,每天兩次測量體溫,還拍一段家里的視頻讓他們放心。”
開拓多種渠道保障社區防護物資需求
每天工作十余個小時是當前很多一線社區工作人員的常態,加之其與隔離人員、疑似患者接觸最多,安全防護物資保障是否充分的問題也備受關注。
多位社區工作者都表示防護物資、專業技能不夠,開展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風險。
根據民政部、國家衛健委的通知要求,各地要落實社區防控工作專項經費和物資供給。要切實保障城鄉社區工作者和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權益,分級分類完善各項衛生防護措施和配齊必要消毒、防護用品。
“目前,我們街道工作人員口罩庫存還有6000多個,一天消耗量700多只,現在市場采購比較困難,未來可能會有些緊張。”杭州市下城區長慶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莫弘明說。
浙大御蹕社區新湖武林國際物業公司工作人員方嫄說,物業公司有32名工作人員,按4小時換一個口罩計算,一天消耗60多個口罩,物資儲備短缺。現在消毒水和口罩物資采購困難大,他們每天都在各大藥店搜索。
記者了解到,各地正通過開通綠色通道、愛心捐贈、集中采買等方式應對物資緊缺問題。
武漢市有關人士表示,要關心社區工作者,為他們提供相應防護用品,保障身體健康。多地疫情防控指揮部表示,物資保障部門正加大采購力度,并積極開拓海外采購渠道,很多企業和個人也在積極開展慈善捐贈,保障相關人員的需求。
保利物業公司介紹稱,企業總部多次溝通勞保用品生產單位,通過大批量集中采買發放全國的方式緩解物資缺乏問題。但目前只能保障大部分區域的最基礎要求,下一步仍需協調多方資源解決物資缺口。
各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工作人員表示,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醫學培訓,保證他們在工作中不被感染也是當務之急。 (參與采寫記者:李平、邰思聰、肖思思、王秉陽、張旭東、王君璐)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社區 人員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