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長征五號重生記 揭秘“胖五”成功背后的一波三折
12月27日晚,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郭文彬/攝
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曾經說過:科學試驗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試驗呢?經過挫折和失敗,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
長征五號的“鳳凰涅槃”之旅,就是眼下一個最好的例證。
兩年前,長征五號第二次發射遭遇失利,這則消息像陰霾一樣籠罩在國人心頭,并一度引發質疑。如今,這枚中國最大火箭歷時900多天“浴火重生”,再次出征。
12月27日,伴隨著一陣震天撼岳的轟鳴聲,長征五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啟了它的第三次飛行之旅,一團耀眼的火焰簇擁著大火箭“華麗轉身”,飛出天際。最終,任務宣布成功,這枚大火箭蟄伏兩年,終于揚眉吐氣!
一飛沖天的背后,可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常掛在嘴邊的話說,“失敗是差一點的成功,成功是差一點的失敗”——過去兩年900多天的日日夜夜,中國航天人每時每刻都不敢掉以輕心。
驚心動魄2小時43分鐘
長征五號是一枚從一出生就注定不平凡的火箭,它寄托了太多人的夢想和夙愿。長期以來,談及我國的某項技術或某個領域的發展,人們已經習慣用“大而不強”來形容。但航天正在將這種說法打破,而打破這種說法的第一拳就是長征五號——相當于“航天強國”的入場券。其研制難度可想而知。
早在1986年,我國就已經開展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論證,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針對新一代火箭發動機的研究提上日程。2016年,經過30年論證研制的新一代大火箭——長征五號首飛成功,萬眾矚目。
然而,首飛成功的背后,也有“差一點失敗”的插曲。
胡旭東是長征五號首飛任務01指揮員。他至今記得,那是2016年11月3日,發射時間從原定的18時整,推遲到20時43分。其間經歷令人窒息的6次時間重置,甚至一度面臨發射任務被迫取消的考驗。
觀看發射的人們因此記住了那“有驚無險”的特殊時刻,也對這枚拉開中國大運載時代序幕的火箭多了幾分直觀的認識。
時間回撥到當天17時30分,測發大廳氣氛突然緊張起來,數百名科技人員的目光一齊投向大屏——由于火箭一級循環預冷泵無法正常啟動,火箭“發燒”了。此刻大屏上顯示的溫度是238K,遠高于110K的起飛標準……
據胡旭東回憶,這時任務指揮部研究決定,如果到了19時30分,發動機預冷效果還達不到發射條件,將啟動推進劑泄回程序,取消此次發射任務。
19時28分,距離“底線”時間僅剩兩分鐘,發動機溫度降至預定值,火箭成功“退燒”。
“設定點火時間為20時40分。”胡旭東大大地呼出了一口氣。然而,即便是臨發射前的最后關頭,緊急情況卻一再發生。
20時40分,距離最后發射僅余1分鐘,胡旭東剛下達“1分鐘準備”口令,突然聽到控制系統指揮員韋康發出“中國航天史上最牛的口令”:“01,中止發射!”
“怎么回事?”
這一刻,胡旭東不由自主地站起來,脫口而出問了一句。
發射前10秒,胡旭東開始倒計時計數,突然又接到韋康“請稍等”的請求。
“中止發射!”胡旭東叫停了發射程序,再一次組織排查故障原因。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點火”口令終于下達,火箭騰空而起。
人們歡呼的背后,包括胡旭東在內的航天人開始整理分析發射數據,他們要面對的是63萬條原始數據——這些關乎著中國大火箭下一次能否依舊“轉危為安”。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長征五號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