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東北經濟正在發生十個新變化
新華社沈陽12月2日電 題:東北經濟正在發生十個新變化
新華社記者徐揚、王炳坤、汪偉
變化的東北讓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在經濟領域,十個積極信號折射出這片沃土的旺盛活力與巨大潛力。
——經濟開始恢復性增長。與前幾年遭遇寒冬相比,東北經濟已走出了最困難的階段。雖然3省總體上仍存在分化態勢,但作為東北經濟半壁江山的遼寧,經濟增速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在5%以上,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說,遼寧筑底企穩,將有力牽引整個東北經濟進入恢復性增長通道。
——產業結構邁向多點支撐。“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是東北經濟的突出問題。近年來,東北一批新產業、新動能加速成長。今年前三季度,黑龍江、遼寧兩省的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3%和25.0%,遠高于工業增速。其中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衛星、新材料等產業表現搶眼,一批“小巨人”和“隱形冠軍”企業悄然長大。
——民營企業不再“跑龍套”。國有經濟曾在東北一家獨大。今年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在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中三分天下有其二;今年8月,2019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出爐,遼寧籍企業由去年的6家增加到11家。民營企業的“搞配套”“跑龍套”地位正在改變。
——投資正過山海關。去年以來,德國寶馬、沙特阿美、恒大、京東、阿里等紛紛在東北投資新建或擴建大型項目。東北摘掉了“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帽子,正形成“投資正過山海關”的勢頭。
——改善營商環境有效果。投資潮涌背后是營商環境之變。從“企業開辦不超過3天”,到“建設工程審批不超過90個工作日”,從配備“項目管家”“企業秘書”,到整頓“新官不理舊賬”,東北痛下決心改變營商環境。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路長青說:“辦事不用求人、政府一諾千金,東北營商環境建設抓住了問題的牛鼻子。”
——改革主動性大大增強。遼寧省委改革辦副主任李方喜說,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這幾年,倒逼著東北各項改革向深水區挺進。去年以來,遼寧大規模推進的縣鄉財政“分灶吃飯”、大力發展“飛地經濟”、事業單位整合等重大改革,都是省委省政府主動作為的結果。
——國企改革力度持續加大。去年以來,東北國企改革重招頻出。如央企招商局集團整合大連港和營口港、民企沙鋼入主東北特鋼。近期,備受關注的沈陽機床集團重組落定,央企通用技術成第一大股東。遼寧省國資委主任李偉說,這幾年全省國企改革辦成了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形勢面貌煥然一新。
——開放意識強了、“朋友圈”大了。目前,東北形成了遼寧、黑龍江“一南一北”兩大自貿區遙相呼應的開放新局面。“東北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格局,開放的意識強了,在東北亞經濟合作中的前沿、樞紐作用日益顯現,構建了向北開放的新格局。”經濟學家常修澤說。
——發展方式由“粗”轉“精”。政績考核不唯GDP、不能為眼前利益而犧牲長遠發展……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說,東北過去偏向于要素驅動,常有“速度焦慮”,如今增強“質量關切”,更加注重效益和區域平衡,倡導綠水青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方式正由粗放向精細和高質量轉變。
——解放思想奮起直追。一年多來,東北各地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廣大干部對標先進找差距,深刻反思找出路,從骨子里認識到“不改革沒有出路”“不創新沒有未來”。中國一重、遼陽石化、東北特鋼等大型企業通過改革起死回生。問及其中奧秘時,這些企業掌門人都說:解放思想是關鍵。
編輯:秦云
關鍵詞:東北 經濟 遼寧 發生 新變化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