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對老年癡呆新藥多點耐心
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上海某公司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的上市申請,用于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該藥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在中國大陸的上市為全球首次上市,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和阿爾茨海默病的交手,是人類最無助最悲壯的經歷之一。年初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劇中人物蘇大強就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到了后期,他連自己的親女兒都不認識,嚷著要為大學畢業多年的女兒買高中練習集,令人唏噓。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個全球性疾病。令人類尷尬的是,發現這種病至今100多年,其致病機理仍不清楚。全球各大制藥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里,相繼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新的治療藥物,320余個進入臨床研究的藥物已宣告失敗。了解這些背景之后,就不難理解,我國這種新藥上市,其意義有多重大。
“神藥”來了,“蘇大強”有救了,引起公眾極大興趣。消息出街之后,也引來質疑之聲,例如藥理不明確、試驗數據存疑、試驗周期過短、制藥公司在歷史上曾涉嫌夸大宣傳等等。科學研究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公眾質疑也是一個求證過程,并不違和。但是,質疑也不能先入為主、繞過應用檢驗而直接斥偽,我們要給新藥時間。當年,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之時,若因為有人質疑而遭封殺,恐怕就沒有今天的抗瘧疾神藥了。
不論這種藥對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是否真的有效,或者效果有多好,在我看來,這種勇于攻克人類疾病的精神和行為都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是造福人類,每一種新藥的問世,都為患者減輕了痛苦、增進了福利。另一方面,擁有知識產權的新藥也為研發者帶來豐厚回報,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哪怕過程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甚至最終失敗,社會也當多些鼓勵、少潑冷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新藥 茨海 海默 老年 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