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頭條 頭條
“扶貧驛站”搭起山鄉“脫貧致富橋”
新華社南寧11月4日電 題:“扶貧驛站”搭起山鄉“脫貧致富橋”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陳一帆
正值“街天”(趕圩日),廣西南寧市隆安縣都結鄉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扶貧驛站”門口的就業扶貧服務中心擠滿了前來詢問的村民,一派忙碌的景象。
今年9月初,來自都結鄉達利村的黃艷紅通過“扶貧驛站”找到了一份工作。了解到黃艷紅的基本信息和就業意向后,工作人員幫她聯系了南寧市一家建筑公司,面試成功后,黃艷紅幾天后就到這家公司上崗工作了。
42歲的黃艷紅主要負責一些搬運工作,10月份剛領到4000元的第一筆收入。“我們家就我和丈夫兩個勞動力,上有一老,下有兩小。從前主要靠打零工掙錢,長年累月地四處奔跑務工,有一頓沒一頓的。”黃艷紅說,現在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也能支撐起大女兒的繪畫夢,一家人都很開心。
隆安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而都結鄉地處石漠化山區,山多地少,土地貧瘠,生存條件艱苦,是壯鄉首府南寧唯一一個深度貧困鄉。2015年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6個,2017年認定深度貧困村11個,其中就包括黃艷紅所在的達利村。
為了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都結鄉“扶貧驛站”于2017年成立。這個驛站通過融合承擔就業扶貧服務中心、第一書記工作驛站、電子商務扶貧平臺三大板塊功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都結鄉勞動力人口約2.5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數1.5萬人左右,群眾收入來源高度依賴勞務輸出。此前很多村民只能通過親戚、朋友介紹外出打零工,缺乏穩定的就業信息渠道。”都結鄉黨委書記隆耀強說,一人穩定就業,全家脫貧就有了希望,對此都結鄉積極推進就業幫扶。
實踐證明,“扶貧驛站”這一平臺有效解決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渠道窄的問題。2017年以來,都結鄉群眾通過“扶貧驛站”進行勞務輸出求職登記的有380多人次,開展就業培訓4期,當地黨委政府還舉辦集中招聘會8次,通過聯系對接有勞動力需求的企業實現轉移就業85人,安排在本鄉扶貧車間就業23人。
2019年8月,為更好提升運營效率,“扶貧驛站”引進第三方——廣西圣為勞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和推進就業扶貧,并探索出“扶貧驛站+勞務公司+農村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扶貧新模式,搭建起貧困勞動力、用工企業、勞務公司之間的溝通橋梁。
由于地處大石山區,交通不便,都結鄉種植的玉米、豆類、指天椒以及養殖的黑山羊、生豬、鴿子等在附近有較好口碑,卻一直缺乏規模效益,銷路也不暢。對此,全鄉各村的第一書記通過第一書記工作驛站,促進村與村之間的交流,根據各村特色打造一村一品新格局,在16個貧困村先后建設桂西牛、黑豬養殖、辣椒種植等產業扶貧示范園基地,有效促進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貧困戶收入。
與此同時,“扶貧驛站”運作創建了微信公眾號,通過網絡銷售平臺宣傳本地的“山貨”產品,讓都結豆腐、黃豆等農產品上網、入城。目前,全鄉通過線上銷售,已累計銷售家禽1500多羽、各類農產品10噸,實現產值約20萬元,帶動500多戶貧困戶增收。
“接下來我們將派三輪車到各個村宣傳‘扶貧驛站’,帶動更多村民積極參與。此外,還要拓寬電商宣傳渠道,通過多個熱門平臺推廣本地的扶貧產品,讓我們的‘山貨’搭上‘扶貧驛站’這個橋梁走出大石山區。”“扶貧驛站”運營負責人趙振峰說。
關鍵詞:“扶貧驛站”搭起山鄉“脫貧致富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