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讓自然保護地的民生與生態協調發展
青海省政協首次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小記
人民政協網10月8日電(通訊員 張旺)“2、11、217、25、35”,這是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密碼”。青海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包括三江源、祁連山2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11個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沙漠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在內的各類自然保護地217處,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占青海國土總面積的35%左右。2019年6月,青海正式啟動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體系示范省建設。
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頻共振,9月29日,青海省政協以“青海自然保護地民生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為主題,開展了首次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活動,全省三級政協委員通過網絡參與了協商建言。
在省政協26樓多功能廳,四個大屏幕輪番顯示主會場和6個分會場的終端畫面,通過動態實時切換,確保身處不同地區的與會者都能“面對面”協商。“玉樹州政協、果洛州政協、祁連縣政協、曲麻萊縣政協……”,在會議開始前20分鐘,工作人員在主會場再一次與6個分會場作最后通聯測試。
十二屆省政協高度重視協商民主創新發展,把“進一步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的新形式”作為促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的重要環節。為開好首次網絡協商,省政協根據會議主題確定主會場和6個分會場,實現了省、市州、縣三級政協組織在網絡平臺上的聯動,并開通手機直播平臺,使政協委員及廣大關注政協發展的網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通過手機觀看會議直播。
為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7月至8月,省政協副主席杜捷帶領人資環委負責同志及部分委員,先后深入海西州、玉樹州等地開展調研,赴三江源、青海湖等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祁連山等3處省級自然保護區,著重了解民生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委員們指出了當前存在的生態補償機制不完善、部分地區管護能力滯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鏡頭內外的委員提出了建議。
“充分激發當地群眾投入保護的內生動力”,田俊量委員認為,“依靠當地群眾開展保護工作、讓當地群眾從生態保護中受益、使群眾成為保護的主體,這是建立和諧自然的人地關系、實現生態系統可持續保護的關鍵,也是建設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建設的基礎”。
何剛委員建議,“在生態保護優先的前提下,科學規劃綠色生態旅游,積極發展綠色生態旅游產業,把生態優勢和生態價值轉化為綠色生態旅游業的經濟價值,從而促進當地農牧民群眾民生改善”。
“在不破壞青藏高原脆弱生態環境前提下如何保證和提高自然保護地牧民的收入,科技大有作為,科技必須有作為。”魏立新委員建議,“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破解難題,確實提高保護地牧民收入,以實現自然保護地民生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這次網絡議政、遠程協商不光參與面廣,而且互動性強、討論深入。
在省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委員發言作了回應之后,海西州、海北州、玉樹州分會場的6名委員積極與省政府有關部門同志互動交流,先后提出了9個基層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與會的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等相關廳局的負責同志一一作了詳細解答。
三個半小時的會議結束時,承辦此次遠程協商會議的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徐浩稍稍歇了口氣,馬上開始總結工作經驗。他說:“今后我們還會利用這樣一種形式不斷地把政協委員履職的形式、渠道多樣化,讓大家更加積極踴躍地來參與這項工作,從而提高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成效” 。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生態 政協 自然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