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殺雞取卵的“悲情營銷”當適可而止!
先是山西運城果業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王海霞因涉及“臨猗蘋果滯銷悲情營銷”事件,作為典型案例被紀委曝光;再到陜西禮泉縣政府公開澄清,網傳禮泉甜桃滯銷過于夸張,視頻為外地電商為博同情促銷……近期,悲情營銷事件接二連三曝光,引發新一輪信任危機。如果不加以重視,任其發展,會透支社會的愛心,傷害消費者的知情權,甚至威脅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如果使用得當會產生令人震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雙十一”創造的商業奇跡,就是電商繁榮的最好力證。一旦被用于歪門邪道,其造成的危害也會被極度放大。在各地頻繁出現的悲情營銷事件中,部分電商平臺為達到營銷目的以販賣悲情的方式銷售產品,不斷透支著人們的同情心和愛心。這種殺雞取卵、飲鴆止渴式的營銷模式,不僅不利于當地產品給人留下好印象,甚至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當“狼來了”次數多了以后,傷害的就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們。
曾經有人這么描述,在互聯網時代,任憑賣什么東西賣什么價格,都能找到買家。這說明互聯網市場的巨大,也道出了互聯網的準入門檻較低。悲情營銷通過銷售一些價值不高的物品,營造出一種“舉手之勞、點滴付出就能貢獻愛心”的氛圍,賺取的恰恰是互聯網背景下積小成多帶來的巨大利潤。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之所以能獲得成功迅速壯大,與買賣雙方多年建立起來的相互信任密不可分。悲情營銷撼動的恰恰是信任的基礎,看似孤立的事件,其危害不可小覷。信任需要市場參與者共同維護,無論是政府、行業還是企業,都應當如同愛護自己眼睛一般維護互聯網的信任基礎。
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飛來。以水果滯銷果農虧本博取買家同情的營銷方式,即便能帶來一次可觀的收益,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治本之策。對于果農而言,種出品質過硬的水果勝過任何營銷策略。貴州畢節的赫章縣,曾經是一毛不拔、交通不便的赤貧之地,可如今他們的蘋果成了暢銷品,還掛在樹上就早已被預訂一空,靠的不是人們對貧困地區的同情,而是其他產區蘋果所不具備的品質。唯有提高產品質量,幫助果農真正擴寬銷售渠道,才能讓用戶把高質量的標簽和產品聯系起來,建立產品忠誠。
互聯網營銷的方式可以很多,殺雞取卵固然收效甚快但危害深遠。與其費盡心思講悲情故事,不如為這些果農做點實事。畢竟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沒有暢通的銷售渠道,再悲情的故事都會有沒人買單的那天,再美好的謊言都會有被戳破的時候。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營銷 殺雞取卵 悲情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