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萬無一失的核安全從何而來?
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核安全事業發展歷程、核安全基本原則和政策、監管理念和實踐經驗,闡明了中國加強核安全國際合作、推進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作為中國政府第一部核安全白皮書,一經發表便備受關注。
核安全事關核能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事關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事關國際和平與安寧。中國在確保核安全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據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核電機組已安全穩定運行累計300余堆年,未發生過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2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全國18座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2座低中水平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場保持良好安全記錄;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由20世紀90年代的每萬枚6.2起降至目前的每萬枚1.0起以下,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核材料“一克不丟、一件不少”,核設施“穩妥可靠、萬無一失”,折射出中國核安全事業進入安全高效發展的新時期。
這一成就來之不易。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做出開放利用核能的重大決定,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完備的核工業體系,中國核事業從無到有、持續發展,始終把保障核安全作為重要的國家責任,融入核能開發利用全過程。正是積極適應核事業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推動核安全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我國核事業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記錄,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核安全之路。從制定實施國家核安全戰略,到發布核安全中長期發展規劃,再到建立系統完備的法規標準體系;從建立健全“三位一體”監管機構,到實施全鏈條審評許可,再到開展全過程監督執法、全天候監測輻射環境……政策法規的堤壩越筑越牢,科學監管的籬笆越織越密,為核安全打造了“銅墻鐵壁”。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中國核安全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萬無一失”的成績,之所以能夠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歸根結底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科學指引。突出發展和安全、權利和義務、自主和協作、治標與治本“四個并重”的核心內涵,強調“安全第一、依法治核,預防為主、縱深防御,責任明確、獨立監管,嚴格管理、全面保障”的基本原則,這一核安全治理領域的重大理論創新,生動詮釋著中國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上的進步,為解決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問題、構建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指明了原則、方法和路徑。
核安全沒有國界,和平利用核能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愿望,確保核安全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2014年3月24日、2016年4月1日,習近平主席兩次參加世界核安全峰會,圍繞構建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全面闡述中國政策主張,呼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實現核能持久安全和發展。當前國際核安全局勢復雜多變,任何國家都無法在這一問題上獨善其身。可以說,中國不僅以自身高效的核安全建設,為世界和平利用核能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也在一以貫之忠實履行國際義務和政治承諾中,為共同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注入了中國智慧。這是中國作為大國責任擔當的體現,也是立足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堅定選擇。
“核電廠安全保持國際先進水平”“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實現現代化”“核安全、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繼續得到有效保障”,這是核安全“十三五”規劃設定的2025年遠景目標。以“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為指導,沿著中國特色核安全之路前行,實現這一目標可期、可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安全 中國 萬無一失 事業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