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想要蔡襄墨跡,有幾方好硯臺就行

2019年08月14日 15:19 | 作者:仇春霞(北京)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北宋仁宗皇帝有位寵妃,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仁宗非常傷心,不顧多方阻撓,硬是追封她為溫成皇后,又大封其父母。溫成皇后的父親張堯在她小時候就去世了,仁宗皇帝就想請人寫墓志刻碑。他想來想去,想到蔡襄,他不是最顯要的官員,但書法不錯,人也還好相處,就他了!誰知御旨發出去后,蔡襄竟拒絕了,說這不是他的分內之事。仁宗很是惱火,但也沒有辦法。

奇怪,皇帝點了名,還需要論一下理嗎?即使于理不成,皇帝為自己的岳父求情,從君臣的情分來說,也是應該寫的吧?可蔡襄只是按禮儀給皇后寫了挽詞,就不寫墓志。沒辦法,仁宗朝的文官可厲害呢,他們覺得不合理、不樂意的事,他們可以甩手不干。

其實蔡襄并不是一個很死板的人。一般情況下,他會主動送人墨跡:一是寫詩送給朋友;二是有事情要與朋友商談。但是別人求他寫的東西就太多了,比如說死者傳記和墓志。蔡襄明言說,寫這種東西是要看對方情況的,不想寫就不寫,想寫了,可能還要收費。

總之,寫與不寫,還是要論情論理。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吧。歐陽修是蔡襄的同學,兩人關系好到可以共一個枕頭。歐陽修文筆好,是當時的文壇盟主。但是他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不好,又不想練字,覺得太難練了,所以他就想請蔡襄把他的好文章都抄一遍。蔡襄就說,好文章足以傳世,不必借助好筆跡。歐陽修還是悄悄想辦法要蔡襄寫。蔡襄對老朋友還是很大度的,幫他抄了《集古錄序》《薛將軍碣》《真州東園記》《杭州有美堂記》《相州晝錦堂記》等等。歐陽修非常開心,他說:“君謨不肯為他人書,而獨為修書,此朋友間自是一事,不可不記”,還將很多墨跡刻在石頭上。作為回贈,歐陽修當然是在政治上拉幫蔡襄,還給蔡襄送了很多禮物,蔡襄也一一笑納。

歐陽修的例子不可復制,沒有足夠的才氣和交情,身居高位的蔡襄怎么可能隨便給人送個墨寶?

硯臺換書法

不過,他的另一位朋友唐詢卻給了我們啟發,那就是針對蔡襄來投其所好。作為一位頂級書法家,對筆墨紙硯的追求是無極限的。蔡襄喜歡好硯臺,唐詢是一位資深藏硯家,他倆因為硯臺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唐詢就意外得到了蔡襄的很多手札。

唐詢比蔡襄年長8歲,他雖然沒有考科舉,但富有才學,又有父蔭,從而進入仕途。唐詢寫得一手好書法,在北宋文人中小有名氣。黃庭堅說到學帖要少而精時,就拿唐詢打比方,說他就憑歐陽詢的幾行手跡,反復領會,反復學,最終寫得一手好字。但是唐詢為世人所知者并非他的政績,也不是他的書法,而是他對硯臺的收藏、研究,以及他所寫的《硯錄》。唐詢每執政一方,就要尋找當地適合做硯的石頭,而他所工作的地方如廣東、湖北、山東等地,都有特色硯石。好石頭鑿成硯,或自藏,或送人。差一點的石頭就做茶臺。這些豐富的經驗對他撰寫《硯錄》提供了很多鮮活的例子。

唐詢性格清介,不茍合于旁人,交往的人不多,蔡襄是為數極少的親密朋友之一。他們的交往,硯是重要的紐帶。

蔡襄和唐詢有一個共同的朋友,名叫崔之才。崔之才是廣東肇慶人,以挖端石和制端硯為生。他有100多名工人為他干活,每年要制上千方端硯。蔡襄41歲那年,崔之才挖到了一塊品質極好的端石,周圍人都擔酒端肉來祝賀他。硯臺制成后,他抱著硯石簡直要廢寢忘食了。他想,這么好的東西,不能私藏了,一定要送給值得受用它的人。于是他不遠千里,派人將這塊硯石送給了蔡襄。蔡襄拿到這方又大又精的硯臺,真是喜歡慘了。他專門為之齋戒,又挑了一個吉祥的日子,用珍藏的澄心堂紙、李庭珪墨、諸葛高鼠鬚筆寫了一篇《硯記》回贈給崔之才。

蔡襄50歲以后,與唐詢有一段時間同在汴京共事,這樣就有機會共同賞硯了。有一回,蔡襄到唐詢家賞硯,唐詢送了一方洮河石硯給蔡襄。蔡襄很喜歡,于是“隨意作大小數十字”,題寫硯銘,并且還寫了一篇200多字的小記。他說,“此時如無良硯,則興趣索然矣。予因瑞卿之惠,而書其大略如此”。看來這硯臺果真是“勾引”好書法的“餌食”呢。

唐詢送的這方硯,色微白,有紅絲,蔡襄懷疑它就是傳說中的紅絲硯。在唐詢的《硯錄》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紅絲硯。這個排名引來頗多爭議。歐陽修就對蔡襄送給他的紅絲硯有看法,認為并不是最好的硯石,并且寫信給蔡襄,直言相告。唐詢當然知道端、歙有好硯,但他挖到過好的紅絲硯,也的確知道這種硯的獨特之處,他認為紅絲硯不僅要挑好石頭,還要會用,他說:凡為硯,初用之固有法,今更不載,惟精于物理者,自當得之,然世之大,罕有識者,往往徒得之而不能用也。此石之至靈者,非他石可與較藝,故列之于首云。

蔡襄把唐詢的意思轉告了歐陽修,但估計歐陽修還是不能領會,因為石質可能還是有優劣的。而蔡襄新得到的這方紅絲硯,他認為“甚可愛,兼能下墨,隔宿洗之亦不留墨痕。其肌理細膩瑩潤,不在端溪中洞石下”。東坡先生也看到過好的紅絲硯,他說:“唐彥猷以青州紅絲石為甲,或云惟堪作骰盆,蓋亦不見佳者,今觀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許爾。”看來,說不好的,果真是沒有見到好東西。

換來的《大研帖》

唐詢有時也會用自己的好硯臺換蔡襄的好東西。有一次,蔡襄參加仁宗皇帝的私人宴會,皇帝賜了老墨給他。蔡襄仔細看了看,發現與平時所見的李廷珪墨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樣。經過研究,他認定御賜墨塊是李廷珪的父親李超制的墨,父子倆的區別在于,父親用的是“邽”,兒子用的是“珪”。唐詢也是好墨之人,一見到有這種寶物,就選了一方大硯臺、一個茶臺、一塊李廷珪墨,想置換蔡襄的“李廷邽”墨。

蔡襄是什么反應呢?他給唐詢回了一封信,內容如下:

襄啟:大研盈尺,風韻異常,齋中之華,繇是而至?;ㄅ枰嗉哑?,感荷厚意。以珪易邽,若用商于六里則可。真則趙璧難舍,尚未決之,更須面議也。

襄上,彥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閏月。

這就是蔡襄的傳世名帖《大研帖》,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在信中,蔡襄先是大大地夸贊了老朋友送來的大硯臺和茶臺,真是蓬蓽生輝呀。但是呢,想用“李廷珪”換“李廷邽”,他還是不愿意的。咱們有話當面好好聊哈。看蔡襄這字寫的,真是一副春風得意,大意快哉的樣子。不知道唐詢看了是不是想拿塊抹布扔老友臉上?

不過,唐詢也不虧了,看《大研帖》這手跡,想必是蔡襄花了心思寫的,作為書法收藏,也是“風韻異常,齋中之華,繇是而至”了。

所以,有合蔡襄心意的東西,他也是毫不吝惜他的筆頭。

(作者為美術學博士,北京畫院理論部副研究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蔡襄 唐詢 硯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