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來自7300年前的“神秘微笑”

2019年07月25日 14:11 | 作者:付裕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19年夏,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館新館展廳進行了一次特別的裝修調整。一件國家一級文物被移到新的展廳當中,迎接觀眾的到來。

這件文物,就是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雙墩遺址的新石器時代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距今7300年。

為一件文物設一個展廳,在全國的博物館系統內,都不常見。也正是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蚌埠市人民政府在展廳調整之前,召開“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研究———蚌埠雙墩陶塑人頭像與史前雕塑學術研討會”,圍繞蚌埠雙墩陶塑人頭像研究、雙墩文化及淮河流域史前文化、雙墩文化與相關區域考古學對比研究、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雙墩陶塑人面像

雙墩陶塑人面像

雙墩之“謎”

1985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蚌埠市博物館的考古工作人員在距離蚌埠市中心不遠的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境內,發現了一片人跡罕至的“灰溝”。

所謂“灰溝”,就是亂墳崗、垃圾場,與當地流傳已久的各種神秘傳說結合起來,總讓人感覺到毛骨悚然。村民們都不愿意到附近去干活兒,甚至連走路,都要繞開幾里。

職業習慣讓考古人員感到應當一探究竟。于是,自1986年第一次發掘以來,雙墩遺址就牢牢地吸引著考古學界的注意力。

“第一次發掘之前,雙墩遺址的地表上面,因為受到當地人們歷代葬墳、耕種、取土、整平等人為活動的破壞,散落有大量的陶器、蚌器、骨器等。很明顯,其對于淮河流域文明的形成、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考古遺址。”安徽省蚌埠市政協委員、文物管理局副局長趙蘭會對本報記者說:“此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據1986年的發掘情況,對雙墩遺址進行實地考古調查,報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1年春和1992年秋為配合國家重點科研課題‘蘇魯豫皖先秦考古’進行了兩次發掘,3次共發掘總面積約375平方米。”

“雙墩遺址坐落在雙墩村北側的臺地上,中心面積約1.2萬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殘陶器,還有一定數量的石器、石料、骨角器、蚌器等,以及對這些器物進行加工、制作、裝飾的工具和坯料以及陶塑藝術品等文化遺物。其中一些陶片上還有著大量的刻畫符號。”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介紹說:“雙墩遺址自第一次發掘以來,已經過去30余年的時間,在此期間,考古人員從未停止過對雙墩遺址的考古發掘、整理和研究。這些珍貴遺存的發現,已經成為認識淮河流域原始文化發展的切入點。”

淮河,與長江、黃河、濟水齊名,是古代“四瀆”之一。由于其處于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淮河流域水資源豐富充沛,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物產豐富,與南北地區交流頻繁,自古就有原始人類生存的痕跡。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說:“淮河流域的古文化淵源、特征以及其發展道路的諸多問題……在中國考古學當中,確實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考古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始終圍繞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對于淮河流域的史前文化認識不夠深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介紹說:“淮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雖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起步,但在隨后的40多年間一度進展緩慢。直到20世紀70年代薛家崗遺址、侯家寨遺址的發掘,以及1986年雙墩遺址的發掘之后,建立了安徽地區考古學年代框架,為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譜系研究提供了珍貴且重要的新材料,也使得淮河流域的考古研究工作進入到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淮河中下游地區的史前考古所取得的新進展,為重新審視和研究中國史前文明提供了基礎。南京博物院研究員林留根表示:“淮河中下游地區的史前文化在自然環境方面處于南北氣候的分界帶,在人文環境方面,也處于東西南北諸文化的交匯處,其文化發展內在原則具有特別的創造性,具有鮮明的‘淮系文化’特質,具有學術研究的必要性。”

“雙墩遺址出土文化遺物的年代特征與碳14年代測定數據基本吻合,距今約7300年左右。可以說,雙墩遺址是目前安徽省和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闞緒杭教授表示:“地處淮河中游地區的雙墩文化,無疑是淮河流域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雙墩遺址出土的大量陶器,以紅褐色夾蚌末陶為主,其次為外紅內黑夾碳陶,少量夾碳黑陶和夾云母末的灰陶等。”季永表示:“其中,最令人興奮且關注的,就是一件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以及與之一同出現的600余件內涵豐富、結構復雜、不明含義的刻畫符號。”

這是7300年前的祖先,留給我們的謎。

編輯:楊嵐

1 2

關鍵詞:雙墩 陶塑 文化 遺址 人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