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老來瘦”啥都不做并不健康吃動平衡心態好永保活力
編者按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但這并不科學。專家指出,老年人不是越瘦越好,應該保持一個健康體重。老人太瘦容易造成肌少癥,會影響運動功能,使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還會增加跌倒、尿失禁的風險,影響呼吸和消化功能等,讓老年人更加衰弱。據統計,中國大約有76.5%的老年人有兩種以上的“老年共病”,對此不應是疾病診治的疊加,而應控制主要疾病,目的是改善老年人的身體功能和保有較好生活質量。
此外,許多人認為人老了該享福了,什么事都不用做了,這樣反而會導致老年人出現廢用性失能。其不僅會使關節和肌肉退化,而且會使全身功能減退,是老年人的大敵。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積極老齡化,就是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角色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同時,老年夫妻也要學會不斷調整兩個人的相處方式,要心理相融,重新獲得親密感,這樣也有益晚年的身心健康。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但這樣的觀點并不科學。專家指出,老年人不是越瘦越好,老年人也應該保持一個健康體重。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全國組織開展了“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以加強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加老年人的健康知識。在活動中,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采訪了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第九屆主任委員、北京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于普林教授,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書記李志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等相關專家,請他們就老年人健康問題答疑解惑。
老年人并不是越瘦越好,健康體重需關注兩個指標
于普林指出,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改變,比如缺失牙齒、口腔問題、吞咽困難等情況,還包括心情不佳的時候,都會影響到飲食,造成進食量減少。再加上老年人消化功能退化,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和貧血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機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另外,很多老年人特別是空巢老人,對于食物的選擇比較隨意,造成進食量減少也是一方面原因。
“一些老年人肉吃得少,蛋白質飲食的攝入量低,這樣容易造成肌少癥”。于普林提醒說,肌肉減少會影響運動功能,使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還會增加跌倒、尿失禁的風險,影響呼吸和消化功能等,這些都會讓老年人更加衰弱。所以,老年人的體重還是應維持一個正常水平,并不是越瘦越好。
該如何衡量老年人的健康體重?于普林介紹,一般來說需要關注兩個指標。
一是體質指數BMI。對老年人來說,從降低營養不良風險和死亡風險的角度來考慮,在血脂指標正常的情況下,老年人的BMI指標應在22-26。
第二個指標是全身體脂含量。在同樣體重下,過高或過低的體脂含量對健康都是不利的,老年女性體脂含量適合在17%-27%,男性在14%-23%區間比較合適。
于普林特別提醒老年朋友,健康體重離不開合理膳食,離不開科學運動,只有吃動兩平衡,才能保持一個健康體重。另外,老年朋友一定要注意肌肉力量的練習,進入衰老狀態后,肌肉、骨骼、關節的退化是一個趨勢,需要通過加強鍛煉來增強肌肉力量和骨骼關節的強度。
維持身體正常功能,控制主要疾病解決“老年共病”
老年人同時患多種慢性病或多種疾病統稱為“老年共病”,共病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據統計,美國有65%的老年人有共病,中國大約有76.5%的老年人有兩種以上的共病。研究顯示,80%大于80歲的老人有共病。
共病不僅增加醫療資源的消耗,也增加了老年人發生不良事件、失能和死亡的風險。李志新認為,人到老年,最重要是要維持身體正常功能,而不應單純追求疾病的治愈。所以對于老年人來說,疾病之后的康復非常重要。
李志新指出,對于老年“共病”的處理,不是疾病診治的疊加,而是根據老年人自身情況加以綜合考慮,控制主要疾病,其目的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體功能和保有較好的生活質量,讓老年人能夠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為最終目標。同時還要避免在現有的專科診治模式下,共病老年人往往在多個專科就診,因此導致多重用藥、治療不連續、過度醫療等問題。
警惕廢用性失能,保持晚年生命活力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積極老齡化。所謂積極老齡化,就是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角色積極參與社會生活,而不是說人老了該享福了,什么事都不用做了,這樣反而會導致老年人出現廢用性失能。
于普林指出,廢用性失能不僅會使老年人的關節和肌肉退化,而且會使老年人的全身功能減退,是老年人的大敵。醫學研究發現,老年臥床靜養,身體各部位不活動的話,一周之后,他的體力就會下降10%-15%,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兩周的話,他的下肢肌肉就會萎縮20%。
李娟建議,老年也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擔任著社會重要角色,老年人要學會社會參與,只有充當好自己的角色,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老年人加強社會參與既能增強體質,也能帶來心情上的愉悅,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積極作用。
認知訓練可保持記憶力, 經常運動能健腦
人的認知功能,包括人的記憶力在內,總會伴隨年齡的增長而緩慢下降,尤其到了老年,下降幅度會更大。但有研究發現,老年人的認知功能、記憶能力仍然是具有可塑性的。
李娟介紹,實驗證明,通過進行記憶策略訓練,老年人的記憶成績會有顯著提升,大腦也會變得年輕。還有研究發現,經常做一些日常的認知活動,像下棋、解字謎、甚至打麻將的老年人,比那些很少做認知活動的人,其老年癡呆患病率能降低67%。
另外,運動對保持老年人大腦的活力也非常重要。比如進入60歲之后,人的大腦部分管記憶的海馬以每年1%-2%的速率在萎縮。有研究發現,如果讓老年人做快步健走,一年之后,海馬結構不但沒有萎縮,而且還增長了2%。所以運動不僅強身健體,而且還可健腦。
那么,如何提升老年人的記憶力?李娟建議:
第一,集中注意力。別分心,增強抗干擾能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第二,放松心情,循序漸進。克服焦慮、緊張等不良的情緒對我們的認知資源的耗用,延緩記憶力的下降。
第三,重要的事,多重復幾遍,加深印象。還有一個非常有用的叫聯想法,把一些沒有什么意義的事物,通過聯想把它變為有意義的事情。
第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隨時用記事本、記事貼寫下來非常重要。
老伴不是“出氣筒”,老年夫妻更需“心理攙扶”
人生有緣才相聚,老來相伴是福氣。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老年人習慣把老伴當成“出氣筒”,這不僅會影響幾十年的感情,對雙方的身體健康也十分有害。
李娟指出,老年夫妻要重新獲得親密感,就要學會不斷調整兩個人的相處方式。她建議,老年夫妻最關鍵是要心理相融,心理相融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個是心理磨合。夫妻雙方要學會正確看待衰老問題。記憶力變差、愛嘮叨、經常發脾氣,其實是人逐漸走向衰老的表現,應該攜手共同面對,不斷磨合。
另一方面是心理攙扶。夫妻一方患重病或心情不好時,另外一方應該將心比心,站到對方角度多為對方考慮,多給對方一些支持和鼓勵。
第三是一起去做喜歡的事情。老年人離退休之后,生活重心發生了變化,這時候需要做出相應調整。夫妻倆應該一起去做喜歡的事情。如果兩個人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就應給對方留出充分的空間、時間和自由,讓他(她)獨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如果能攜手一起去培養一些新的興趣愛好就更理想。研究發現,共同的興趣愛好,不僅能夠培養新鮮感,有時候還會找到年輕時候戀愛的感覺。
哈佛大學有關幸福的研究發現,幸福是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質量的婚姻關系,它才是真正讓人幸福的最關鍵因素。(記者 彭蕓)
編輯:劉暢
關鍵詞:老年人 健康 老來瘦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