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制造業融資:難在哪兒?咋破題?
制造業差錢嗎?答案是不僅差,而且很差。差在哪兒?從實驗室到產品柜,哪兒哪兒都需要錢。
沒錢咋辦?有個海你知道嗎?好多科研成果出得了實驗室,走不到產業端,都死在這個海里了,這片海就是達爾文死海。
好不容易越過死海,制造業融資還缺好多要素:比如,沒信用,說出花來銀行也不搭理你;不懂風投,明明可以有人和你風險共擔,你偏要一人死扛……制造業融資究竟如何破題?聽聽他們怎么說。
關鍵詞之“精準定位+思維轉變”:制造業不能僅靠故事“打動”資本市場
思維、科技一樣重要
“制造業創新發展,要求企業家在轉變思維模式前提下,精準定位企業的發展軌跡。”北京世紀金光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百泉表示,對于企業融資,傳統的融資思維模式是買進來,賣出去,到銀行拿錢,再投資建設,可盈利模式在哪呢?銀行看不到,銀行的痛點就是把錢給了企業,企業還錢難。
上述問題如何解決?李百泉拿自己從事的行業舉例說,如我們要投資建設一條硅產業生產線,需要建設期3.5年,調試期1.5年。然而對于硅產業30%的過剩產能來說,我們可考慮整合行業中的過剩資源,縮短建設周期,增加盈利能力,各種包袱也就減輕了。
在李百泉看來,企業家要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可從反向思維來理解,我們企業可以給銀行什么,銀行能給企業什么,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精準定位的問題,未來5到10年企業發展一定會走入一個快速通道。
對于企業融資,李百泉認為,不僅要營造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而且要落實好借新還舊續貸問題。
圖為鯨算科技聯合創始人李昊
鯨算科技聯合創始人李昊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軟凝聚態物理的“未來之星”緣何走上了創業路?李昊給出了自己的分享。
李昊回憶說,當時畢業的時候,因手里有100個專利,總想著其中總有一到兩個能夠做轉化,和幾個同學做一家公司。可后來覺得這個風險太高了,不僅因為缺乏從科研成果向實際產業轉化經驗,而且有太多鴻溝需要跨越,就轉行做了金融。“回頭想想如果那個時候做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率也許比創業成功率還要低,因為缺乏很多的支撐。后來我們創業做鯨算科技,主要是希望從金融科技、產業科技兩個方面幫助一些中國的小微企業解決他們內憂外患的問題。”李昊說出了自己創立鯨算科技的初衷。
在李昊看來,我國從事制造業的小微企業存在“外患”和“內憂”:“外患”指融資難,“內憂”是小微企業競爭力缺失,效率偏低。從“外患”層面,需要金融機構提升服務精準化、定制化和專業化程度。
如何破解“內憂”“外患”的問題?鯨算科技的實踐是,以AI和大數據為驅動,通過金融科技板塊閃銀,幫助金融機構進行精準營銷、自動化審批和風險預警,以多快好省的形式提升金融產品的供給效率。“同時我們在人工智能芯片、機器人、社交電商平臺方面也有投入,希望幫助小微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他們的效能提升,從制造向智造轉變,貢獻自己一份微薄力量。”李昊補充到。
在李昊看來,小微企業的需求就是“小短頻急”,如何將金融機構對于風險的偏好以及對于客戶數據的了解,做有效對接和匹配,這是金融機構借貸之前要做的事情。
那么,科技如何助力?李昊表示,目前我們可以幫助銀行進行事前風險前置篩選,最終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達到一分鐘申請,最快可以在秒級完成審核過程,并且全流程無需人工介入。另一方面通過科技的方式使得體驗和風險控制達到比較好的平衡,湊齊了“120”這三個數,也變成了給小微企業融資的急救通道。同時我們通過機器學習算法,以及大量行業風險規則給小微企業做好體檢和風險權衡,把他們的個人社交關系納入其中做等級排名,不僅可以識別他的還款能力,而且可以搜索出他的過度借貸風險。這樣可以在金額不大的情況做成信用類產品,解決小微企業主缺乏抵押品的難題。
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融資方案
談及創新企業的融資問題,中國社科院特聘導師、通泰聯合投資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左正三認為,我們可以用股權融資估值方式給企業融資。可按照凈利潤和企業資產估值,也可按NPV即用未來現金流折現法。現在企業比較小、盈利能力比較小,未來三五年你能夠掙多少錢然后折算到現在,然后給企業一個估值。
圖為中國社科院特聘導師、通泰聯合投資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左正三
在左正三看來,從投資角度來看,可以把企業分成四個階段:初創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初創期企業需要更多支持,如,政府平臺;發展期的企業,可能需要各種要素的支持,如,土地、廠房、資本、人員、政策,各種軟環境支持;成熟期的企業,就好像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樣,這個時候該經歷的經歷了,該面對的面對了,該擁有的擁有了;衰退期的企業,并不是說這個企業沒有價值了,可能在產品升級或者某些方面落后了,如果一下子把這個企業打死,這個企業原有的技術、專利、好的管理體制就全部消亡。
對于發展中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左正三認為問題的根源在于,一方面銀行體系主要依賴企業的抵押擔保,資金用期比較短,只有一年兩年;另一方面是中小企業很多是輕資產的,從銀行拿資金比較困難。
為此,左正三的具體建議是:構建一個中小企業的支持體系,用活中小企業貸款卡模式,準確地知道有多少資金投入中小企業;用銀行投入中小企業資金數量和企業數量,成立一個數據庫或者一個評級,評級越高,就能夠在銀行的準備金率上做一個調整,在行業基礎上給一個優惠。因為投中小企業多,允許銀行的不良資產風險就高一點,也就是變向給銀行一個激勵;完善退出渠道,允許更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參與其中,讓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多層次的市場覆蓋掉。
在國有資本管理從“管資產”向“管資本”的轉變過程中,針對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的市值管理,無疑是一項重要內容。國務院國資委提出,中央企業要繼續加強市值管理,推動控股上市公司優化股權結構。通過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強化激勵機制,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圖為北京市國有企業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處長張喜亮
長年從事國資企業研究的北京市國有企業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處長張喜亮從央企國企的上市公司發展情況研究報告中發現問題,央企從市值管理角度評價不科學。
在張喜亮看來,企業要想上市,分享企業的利潤,就得有本事,愿意承擔社會責任,要是抱有圈錢的想法,就不要上市。“我們要特別支持上市公司持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對于虧損的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并購優質資產、盤活存量資源等方式,實現價值提升;積極行使股東權利,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誠信經營。”
對于國有企業改革,張喜亮表示,國資委要求我們轉換職能,以管資本為主。目前推進兩類公司,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力度比較大,也成立了幾家專業公司,國金、誠通,央企也有產業基金,這些都和金融相結合起來,找到新的增長模式或者經營模式。特別要注意的問題是高管持股問題,如個人在銀行一下貸出幾千萬元,然后他在央企就持股了,這個事兒風險很大。
“我的建議是,金融機構參與央企的改革和金融支持,首先要指導企業建立規范的企業制度、規范的管理。對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服務的角度來說,金融業應該找準定位,轉變思維,不斷創新,同時樹立正確金融理念,指導企業善用金融產品。最后是加大對企業負責人的金融素養培養,讓其認識到金融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逐步樹立正確金融觀念。”張喜亮最后說。(李元麗)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企業 融資 制造業 銀行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