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兒童斗草圖》中的習俗故事
清代畫家金廷標的《兒童斗草圖》展示的是古代端午節最流行的習俗——斗草。
斗草又稱斗百草,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游戲。到南北朝時,斗百草演變為端午節的民俗文化。據《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到了唐代,端午節斗百草之風盛行,不僅民間廣為流傳,宮中也樂此不疲。韋絢的《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唐中宗時,安樂公主令人騎快馬去南海泥洹寺割取謝靈運的“美須”來斗草,令眾人
驚詫不已。唐詩中關于婦女兒童斗百草的描寫也非常多,白居易《觀兒戲》詩云:“弄塵或斗草,盡日樂嬉嬉。”貫休《春野作》曰:“牛兒小,牛女少,拋牛沙上斗百草。”不僅婦孺愛玩這個游戲,成年男子也有此好。李商隱《代應二首》曰:“昨夜雙溝敗,今朝百草輸。關西狂小吏,唯喝繞床聲。”李白在《清平樂·禁庭春晝》中寫道:“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竟然以金銀珠寶作賭注。
宋代斗草更是蔚然成風,并由端午擴展到春社和清明。詞人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曰:“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中的“春日雜興”曾描述兒童斗草情形:“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
斗草有文斗和武斗之分,文斗多是女孩子玩的游戲,即采來百草,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草名,誰采的草種多,對仗的水平高,誰便贏。《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寫道:薛蟠的妾香菱和幾個丫頭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樂。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突然豆官說,我有姐妹花,這下把大家難住了,香菱說,我有夫妻穗。武斗為雙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狀并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
《兒童斗草圖》描繪的是臨水坡岸上青草繁茂,百花盛開,奇石嶙峋,垂柳依依,一群男嬰在樹蔭的花草叢間斗草嬉戲。人物眾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把兒童斗草的體貌特性、稚氣憨態表現得生動傳神。畫中上部席地而坐的幾個兒童玩的是文斗,比誰采摘的花草多,旁邊站立的童子似在充當裁判,指手畫腳,以定輸贏。畫中的左下方站立的兩個童子正在武斗,比誰的草韌勁強。左下角有“臣金廷標恭繪”款識,下鈐“廷標”(白文)印。右上方有乾隆皇帝御題詩:“垂楊奇石草芊萋,紅綠傾籃斗賈低。赤子之心愛買賣,名言那識有濂溪。甲申夏季御題。”鈐“乾隆觀賞”等印多方。甲申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金廷標,字士揆,浙江湖州人。擅長畫白描人物,亦善寫真,兼能花卉、山水。乾隆第二次南巡時,金廷標進獻《白描羅漢圖》,得乾隆“稱旨”得以入宮,成為一名宮廷畫家。金廷標所畫,甚得乾隆賞識,御題詩句極多,贊美之意常溢于言表。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斗草 百草 兒童斗草圖 習俗 廷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