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關注產后抑郁癥:初為人母后的精神困擾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據聯合國人口基金介紹,目前全球大概每10萬名孕產婦就會有216人因分娩所帶來的疾病或并發癥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即使新媽媽們勇敢地闖過了“產房”這一關,仍有10%至15%的人因“母親”新角色的轉變,而飽受精神問題困擾。
產后抑郁,初為人母后,不少人遇到的一大難關。
3年前的一個冬天,正在做月子的李麗娟(化名)突然有一種沖動,想掐死襁褓中的孩子。她也在那一瞬間,意識到自己真的“生病”了。
“坐月子期間,每天都硬撐著身上的疼痛去照顧小孩,沒有人幫自己特別的無助。”李麗娟說,當自己拖著疲憊的身體在房間帶孩子時,婆婆和丈夫兩個人卻開心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因感受不到家人的關愛,李麗娟在產后不久就出現了情緒低落的癥狀,覺得未來生活無助、絕望,她時常在房間里大聲吼叫,亂砸東西。
根據美國精神心理協會(APA)《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DSM-IV)診斷標準,產后抑郁癥(PPD)一般是指產后6周內抑郁發作,尤其是產后2周內發生的不伴有精神病癥狀的抑郁,臨床表現主要為持續和嚴重的情緒低落以及一系列征候,比如動力減低、沮喪、哭泣、煩躁、失眠、易激惹及影響對新生兒的照顧能力,甚至自殺傾向等。
對于自己的情緒,不敢承認也不敢面對,但李麗娟心底還是認為應該去看醫生。“在網上掛了號又取消,取消了后又去掛號,甚至有一次拿著掛號單去到醫生辦公室門前的時候不敢推開那扇門。”李麗娟說,真正要走出那一步真的非常困難。
出月子后不久,李麗娟終于鼓起勇氣推開了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心理科門診那扇門,隨后被診斷為中度抑郁與重度焦慮癥。
“很高興你能邁出這一步,很高興你能來!”李麗娟說,那是醫生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感覺自己像找到了一根救命草一樣。
此后,李麗娟堅持每周都去醫院,一直堅持了一個月時間,產后抑郁癥才有所緩解。一直到產假結束后回到單位上班,李麗娟的抑郁癥才真正恢復,但焦慮癥卻一直伴隨著她。
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的李麗娟說,產后抑郁不是嬌氣,是一種病,需要被正確看待且及時就醫,也需要丈夫和家人的關心和理解。
“平均每天有20位患者參加測評,有40%患有產后抑郁癥,其中1人會有自殺傾向。”貴陽市婦幼保健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姜文勝說,產后抑郁癥發病率越來越高,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個群體。
在心理科工作多年的姜文勝說,患上產后抑郁癥的患者一部分原因是生產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導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角色的轉變暫未適應,家庭不和、婆媳爭執、財務、健康或人際關系壓力等原因也是患病的誘因。
近年來,因為產后抑郁而引發的悲劇頻頻爆出,如何應對產后抑郁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在姜文勝看來,女性在孕期以及產后可通過參加各種興趣班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同時女性要盡快適應自己的角色做一位學習型媽媽,而男方應該從“兒子”的角色轉變到“丈夫”的角色中來,并好處理好婆媳關系。
對于婆媳關系處理辦法,姜文勝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女性可以選擇去月子中心坐月子,避免婆息爭吵和照顧新生兒的手忙手亂,同時男方應盡快從原生家庭脫離出來,擔當起一個父親和丈夫的角色。
“近5年來,產后抑郁癥發病率呈增長態勢,家人的愛是治愈產后抑郁的良藥。”姜文勝說,不少男性也會患上產后抑郁癥,目前已接診了2名男性產后抑郁癥患者。(完)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產后 抑郁 李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