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浙江民企形態嬗變:從“塊狀經濟”到“塔式經濟體”
新華社杭州5月11日電 題:浙江民企形態嬗變:從“塊狀經濟”到“塔式經濟體”
新華社記者 方問禹 許舜達
207萬家民企、437萬個體工商戶,從橫向割據到縱向賦能,產生的“化學反應”有多大能量?在民營經濟大省浙江,數以百萬計的民營企業整體形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逐步集結起一支有機融合、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集團軍”。
“塊狀經濟”的十字路口
2015年勉強盈虧平衡,2016年虧損500萬元,2017年虧損450萬元……做了25年襪子的浙江秀欣科技有限公司,曾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搏擊壯大,這幾年卻深感商業時代變了。
“人工成本剛性上漲,商品消費層次升級,環保高壓紅線迫近,行業走到了變革的十字路口?!逼髽I副總經理杜國財坦言,襪子“做出來就能賣出去”的商業時代已經終結,整個襪業都面臨提質增效的大變革。
秀欣科技所在的縣級市諸暨,有15家上市公司,堪稱浙江塊狀經濟的標桿。“國際襪都”大唐鎮,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篳路藍縷,如今年產襪子超過200億雙、全球占比約三分之一,然而生意卻越發難做:當年一雙襪子能賺2毛錢,現在只有幾分錢甚至不掙錢。
紡織服裝、五金家電、電氣機械、塑料制品等商品,義烏小商品城、海寧皮革城、柯橋輕紡城等專業市場……從村到市、成百上千個經濟模塊,紛紛做到了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成就了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體量從全國第12位跨越至第4位的發展奇跡,但如今也亟待“從大到強”的涅槃。
既不產原料、又不貼近消費市場的浙江省海寧市,“無中生有”興起一座皮革城,集聚生產企業6000多家、經營戶11200多家。海寧皮革城副總經理王紅暉坦言,當年“塊狀經濟”抱團對外闖市場,如今則需內部整合謀增效,整體邁向高質量發展。
量大面廣、割據生長的經濟方塊,仍然是支撐浙江經濟活力的關鍵力量。工商部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浙江省在冊市場主體684.6萬個,其中民營企業超過207.2萬家,個體工商戶437.4萬戶。
縱向賦能的“塔式經濟體”
讓秀欣科技擺脫困境、扭虧為盈的是“數字經濟”。杜國財介紹,企業2017年投入1000多萬元、歷時兩年研發出行業領先的數字化生產線,使擋車工人均操作襪機從10臺變成60臺、機修工削減三分之二,每月用工支出減少30多萬元,車間產量提高14%。這場“管理革命”,還為企業帶來“賣設備”“賣系統”的新盈利點。
數字經濟并非又一個經濟模塊,而是縱向作用于所有傳統產業。當“新舊融合”產生“化學反應”,就能為浙江量大面廣的塊狀經濟帶來“二次飛躍”。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浙江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增速“好于預期、好于全國、好于東部”。規模以上工業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6%。與此同時,浙江17個傳統優勢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其中紡織、服裝、造紙、化工、化纖五大行業增長超過10%。
“老樹開始發新芽,沒有淘汰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認為,新經濟賦能傳統產業,大企業、大集團與中小企業發展齊頭并進,各自把優勢發揮到極致,正在續寫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有關專家認為,以產業縱橫交叉、數字化傳導賦能為特征,浙江民企形態正在發生從“塊狀經濟”到“塔式經濟體”的歷史性變化:頂部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大企業集團及其孕育的創業企業群,與線下龐大的傳統產業交融,為實體根基注入發展新活力。
產業“集團軍”引領高質量發展
立足杭州發展壯大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已悄然從互聯網線上全面覆蓋至線下實體。記者了解到,目前阿里巴巴正在全面賦能傳統產業、中小企業,驅動品牌、商品、渠道管理、服務、物流供應鏈、制造、組織等11個商業要素的數字化變革,成為黏結浙江“塔式經濟體”的重要“商業操作系統”之一。
經濟發展的結果在當下,但所有經濟行為都是“連續函數”。多年來,浙江省立足“塊狀經濟”和民營經濟基礎,持續發力激發產業內部化學反應、形成“集團軍”,驅動經濟整體提質增效,提升應對風險能力。
從21世紀初扎實推進“兩化融合”發展,到2014年成為全國信息經濟示范省,再到2017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發展“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以數字經濟為主體、新經濟為主要路徑、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已經成為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渠道。
蘭建平認為,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背景下,產業競爭的主陣地,已經從區域轉向全球化、從價格轉向品牌、從相對單一產品轉向技術與服務,本質上是由“市場規模優勢”轉向“創新能力優勢”,而數字經濟則是這一轉變的基礎性工程。
專家認為,民企形態嬗變的浙江現象,也是當前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和前奏。互聯網、新科技等加速賦能傳統產業,正在更大的范圍內組織更高程度的專業分工協作,驅動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浙江 經濟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