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董其昌《秋興八景》:反復品味的傳世之作
明 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冊之三 上海博物館藏
談到文人畫,大家的共識是強調畫家的文化修養,即畫外的功夫,而琴棋書畫作為文人雅士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士人階層的藝術追求。因此,我們希望借由琴棋書畫,打開品鑒中國古代文人畫創作體系的新路徑。
琴為文人的四大才能之首,古代把琴視為君子之器,象征正德,因此,琴者,禁也,即禁人的邪惡執念,歸于正道。其實就是在講,通過琴的節奏與韻律培養人的秩序感,使社會與人都具有和諧的秩序性征,君子層面更強調“韻”,在畫面中則體現為景物安排與運筆的和諧性。所以,謝赫在“六法論”當中首要強調的就是韻,氣韻,生動是也。縱觀《秋興八景》圖冊,我們能夠感到春和景明、天朗氣清,而沒有惠風和暢!這是董畫的局限,盡管他很好地梳理了繪畫發展的脈絡,但卻一味師古仿古,使畫面偏于靜謐,沒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染力,更沒有《高山流水》的曠達與《廣陵散》的浩然之氣。
明 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冊之四 上海博物館藏
下棋者,弈(藝)也。博和弈都是下棋,在繪畫的語境中就是“經營位置”,空間的營造,在中國書畫創作中,并不能簡單地指布局,而是強調布白。下過圍棋的人都知道“做眼”常常關系到一局棋的死活,這“眼”簡直就是山水畫中的云瀑與水口,如果一幅畫中沒有處理好這兩塊,不是愚形,就是死“棋”,烏七八糟,死墨一團。這一點董畫做得非常到位,山石樹木,疏疏朗朗,云峰石跡間迥出天機。
明 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冊之五 上海博物館藏
這里的“書”強調的是中國畫“寫”的特性,是抒發,是傾吐。盡管董氏也強調“筆性”,并認為“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絕不如畫”,《秋興八景》圖冊整體也呈現出技法用筆蒼莽老練、墨色層次豐富、用色溫潤淡雅的特征,全圖既構圖嚴謹,又設色秀潤。但是董其昌又往往過于拘泥所謂的“法”,運筆偏于遲緩,所創設的形象便缺少了生動性。
明 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冊之八 上海博物館藏
“畫,計也,策也。”(《說文》)也通“化”,教化。“畫”其實就是指作者的心跡、心路歷程。對于此時的董其昌來說,見過了大場面,也經歷了政治上的大起大落,安排這幾幅小冊頁當然是駕輕就熟。所以《秋興八景》構圖簡率大氣,具有“秀峰如簇,川原蒼莽”的景象。在簡率大氣的構圖中,綴以秀逸典雅的詩文書法題跋。落筆簇簇有如行蠶,使畫面平添虛實互補、圖文并茂的美感與古樸的詩情,豐富了山水擬人比德的表現力,使詩、書、畫的文人逸致更為濃郁。王維曾言“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而對于董其昌在《秋興八景》圖冊中所顯示出的超邁之性情,用右丞之評,更為妥帖。
(作者系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教師)
編輯:楊嵐
關鍵詞:董其昌 秋興八景 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