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建界別委員共話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很多實質性舉措。國家宏觀政策對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利好不斷,然而好政策離不開好部署、好執行,如果主管部門執行不到位,就會出現行政偏差,從而影響到最終的效果。
長期關注經濟問題的民建7組委員于3月11日上午,就如何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展開討論,委員們紛紛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把脈開方。
馬國湘委員表示,既然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為何民營企業享受不到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待遇,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要一視同仁,為民營企業輸血刻不容緩。
對于如何暢通經濟“血脈”?馬國湘認為:“相關職能部門,對現有企業進行通盤梳理。對要關停并轉的落后產能企業,不予放貸;對沒有污染、又能適當發展,同時還能解決民生和就業的企業,給予適當放貸;對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新興產業等企業,給予合理放貸。”
不予放貸、適當放貸到合理放貸,馬國湘為政府放貸劃出三條路徑,同時也強調,相關部門要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為檢驗標準,督促金融部門給民營企業的放貸落實到位,對于不作為的給予嚴懲,由“不敢放”變為“放心放、大膽放”,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減稅降費方面,降幅相當大。這個‘減法’做得好,企業很‘解渴’!給企業帶來了真金白銀的獲得感,使企業看得見、摸得著,給廣大中小微企業注入了發展的信心和活力。”孫太利委員對政府工作報中減稅降費這個“減法”很暖心,“但是怎么能不折不扣落實到每個企業,讓政策利好盡快轉化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動力。”
來自浙江的陳小平委員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降低稅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有感觸:“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關鍵時期,要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政府在重點項目的審批上流程過長,第一要取消前置條件,比如事前提交企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二是壓縮中間環節,各種匯審要規范,要強化法律責任,強化部門的監管責任;第三就是規范中介市場,從事中介行業的人都和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有標準統一了,企業投資審批項目的成本才會節約,這也是政府放管服的需要。”
作為曾經的民營企業家,現供職于蘇州科技大學的宋青委員,深感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需要方方面面的“陽光雨露”。
“民營企業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中制造業占比很高。從這個角度看,加大對中小制造企業的科技扶持力度,也是促進民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宋青發言時說。
而精準施策、靶向性扶持則是關鍵。宋青認為,以產業鏈為導向,制造業是具備上下游產業協同的先天優勢的,不搞天女散花,靶向性扶持產業鏈上有優勢的中小制造企業。
宋青強調,在推進過程中要重點扶持產業鏈上的中小制造企業,因為他們相對弱勢,但又是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勞苦功高的“工兵”,是當前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發展水平的基礎。
與宋青觀點相近的林浩委員認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科技部在全國布局很多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創新平臺,其中也有一些是設立在民營企業的,建議在一些重點項目的研究上不只是自上而下,也要有自下而上的項目,要讓民營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要有更多的資金扶持。
對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吳志明委員認為,要從政府引導和企業自身建設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的職能部門需要把中央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要防止為了規避擔責,部門間相互推諉、不作為,而造成具體問題上讓企業遭遇‘旋轉門’、‘彈簧門’。各系統政策上要優化銜接,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直接影響到市場的可預期性,對于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也尤為重要。”吳志明表示,另一方面,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也應積極修煉“內功”。企業需要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定力,堅持主業,謀求在一個點上突破。(記者 劉艷)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建 企業 委員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