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古典與壯美——靳尚誼、鐘涵的油畫藝術
剝玉米(油畫) 1989年 鐘涵
半躺在沙發上的女士(油畫) 2018年 靳尚誼
靳尚誼與鐘涵是我國油畫界的杰出代表,他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了新中國第一批歷史畫,其中靳尚誼的《十二月會議》和鐘涵的《延河邊上》,是我國現代油畫的經典之作。日前,兩位老藝術家首次聯袂在國家大劇院辦展,展出了他們半個多世紀以來創作的人物肖像、風景寫生以及部分草圖,為觀眾帶來一次別樣的油畫藝術體驗。
環顧展廳,可以發現,區別于以往展覽更多地關注兩位藝術家創作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更多選自他們日常的藝術創作。從兩者早期的作品中可見,其起步皆始于學習蘇聯油畫,在充分掌握油畫本體語言的基礎上,依據個人的稟性和美學情趣,逐漸創作出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中國油畫。
靳尚誼的作品多為人物肖像,他通過表現歷史的、當代的名人和普通人物嘗試油畫的各種語言,從古典方式至印象主義直到平面化的線性處理方式,旨在以豐富多變的形式塑造不同時代的人文精神。他畫的歷史人物筆觸蒼茫,仿佛籠罩著時間的印痕。他畫中的新疆人物,形象結實、構圖穩固,于莊重中透出優雅。尤其是普通人物肖像,或以線條構形,在平面的形體刻畫中寓以生動的筆觸塑造;或以近似點彩的筆觸建構形體,凸顯油畫的觸感和色彩的細膩轉化。他總是根據表現對象的特征以及自身的創作意圖而選擇相應的油畫語言,但在變化之中始終保持清新典雅的特質。
鐘涵筆下的恒常主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他用凝重的筆觸和濃重的色彩,表現人與黃土高原、黃河等艱苦的自然環境拼搏的精神,表現人類堅強不屈的悲壯氣概。從展出的新疆、河南寫生系列以及黃河系列作品中便可窺見,一切形體融化在神秘莫測的氛圍之中,藝術家借助風、云、煙、火等不可觸摸的形狀增強筆觸在畫面的運動感,創造渾然一體的視覺感受,其濃黑厚重的畫面中,常常以些許跳躍的亮色導引觀者于其構圖的整體上下文中去讀解具體的形式。在鐘涵的作品中,以古代碑刻文字入畫的系列作品是現代中國油畫畫壇少見的,展現出藝術家深厚的文史素養和人文精神。該系列作品共5件,分別是《碑林》《后土輕羽》《白鶴梁》《沙塵暴之履涉》《泰山經石峪》,皆在本次展覽中亮相。
“就整體面貌而言,靳尚誼趨于變化中的古典優美,而鐘涵是相對恒定的象征壯美。相較之下,靳畫偏重于清晰的線性形體塑造,而鐘畫則傾向于明暗塊面的涂繪式造型。這兩種相異的油畫模式正好映射出歐洲油畫史上兩條相輔相成的主線。因此,將他們兩種具有截然不同風格的作品展于一廳,對賞鑒油畫具有特別的意義。”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曹意強表示,思想觀念或題材雖然重要,但必須以繪畫本體語言賦予其價值或審美品質,油畫的好壞即取決于此。
鐘涵與靳尚誼所走的油畫道路不同,但他們對油畫的表現力和審美價值秉持著相同的判斷標準,這是激勵他們不斷自我更新的能源。也正因此,他們雖已年屆耄耋,依然求索不息,不斷尋求和發現其創作所需的更佳油畫語言,以臻更高的藝術境界。這也許是此次展覽給予我們的最好啟示。
編輯:楊嵐
關鍵詞:油畫 鐘涵 靳尚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