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40年 幾代中國人的結婚日記
即便剛工作沒有經濟基礎,但愛情可以克服。1992年,雙方父母向自由戀愛妥協,張維寧小兩口用手里的積蓄以及父母給的彩禮、嫁妝錢購置了新房。
和內地山區的廖萍夫妻不同,沿海城市的張維寧夫婦在家中添置了更為洋氣的冰箱、電視機等一系列家電,而不是所謂老三件的“三轉一響”。
資料圖:冰箱、彩電、洗衣機成為上世紀90年代結婚的“三大件”。 王子濤 攝。
電視、冰箱、洗衣機在當時是城市里新人結婚時購買的“三大件”,條件較好的家庭還出現了相對高端的組合音響、卡拉OK等設備。
現在,在老朱家和老周家的人看來,“21世紀結婚必備的三大件變成了兩大件,那就是房子和車子。”
從“嫁給本地人”到“遠嫁他鄉”
進入新世紀,自由戀愛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反而父母干預兒女婚姻成為一種保守的做法。
2017年9月,福建泉州的馬女士得知女兒正在以結婚為目的和來自河南的男朋友談戀愛時,足足哭了一個星期。
一方面,馬女士認為女兒應該嫁給當地人,知根知底,外地人摸不透;另一方面,女兒遠嫁必然不能經常見面,遠距離分離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資料圖:成都寬窄巷子,丹麥小伙托馬斯用中式傳統民俗婚禮迎娶他的成都新娘金天。劉忠俊 攝
“如果男孩子是真心對她好的話,應該祝福她,不然(你阻止她)以后過得不幸福,自己也會自責。”在家人朋友的勸說下,馬女士最終接受了女兒遠嫁的事實。
做好心理準備之后,男方給女兒夫妻倆在廈門買了小兩居,馬女士則給小兩口置辦了車子,為這對新婚夫婦送上祝福。
和馬女士遇到相同煩惱的母親們正是中國社會經濟變遷的映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年輕的兒女們不再在家門口工作,結婚的對象來自天南海北。
到了今天,父母能參與年輕人婚姻的環節,只剩下婚禮籌辦、習俗禮數的把關。同時,習俗、彩禮也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下發生新變化。
最近,朱永民和龍秀英因為小女兒婚事的事情陷入了冷戰。朱永民認為,雖然孩子戀愛自由,但是婚事操辦還是要按照老傳統,提親、認親、訂婚一樣都不能少。
編輯:楊嵐
關鍵詞:40年 改革開放40年 幾代中國人的結婚日記 結婚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