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蕭紅與塔斯社重慶分社
1938年9月中旬,魯迅先生的得意門生、著名女作家蕭紅,懷著七八個月的身孕,從武漢來到重慶,不久就到遠郊的江津白沙鎮,投靠東北作家、友人白朗、羅烽夫婦,在那里等待生產。11月下旬,蕭紅在白沙產下一子,不幸夭折。12月初她離開白沙返回重慶,和日本友人池田幸子同住在米花街(今稱八一路———作者注)一小巷深處,開始了她與塔斯社重慶分社的一段淵源。
接受羅果夫采訪
抗戰時期,蘇聯塔斯社重慶分社坐落在重慶市區學田灣棗子嵐埡。1938年12月22日,塔斯社記者、塔斯社重慶分社社長羅果夫,欲慕名采訪新近返回重慶的蕭紅,蕭紅應邀來到塔斯社重慶分社。
羅果夫想從蕭紅那里了解她與魯迅第一次見面的情形、魯迅與瞿秋白的交往與友誼、寫作魯迅在上海時期的生活與創作應注意些什么……蕭紅向羅果夫講述了她和蕭軍與魯迅相識的經過,講述了她在魯迅先生的支持下出版自己的成名著——小說《生死場》的過程,并回答了羅果夫向她提出的問題。因為,兩年多以前蘇聯就翻譯出版了蕭軍的成名作《八月的鄉村》。
蕭紅說,她和蕭軍的小說在上海問世,傾注了魯迅先生的心血。當年,蕭紅和蕭軍是夫妻關系出現在魯迅先生面前的,因此,面對羅果夫的提問她無法回避蕭軍,雖然她與蕭軍最后勞燕分飛,但在羅果夫面前,她仍將蕭軍稱為“我的第一個丈夫”,平靜地向羅果夫講述了她和蕭軍當年在魯迅身邊的一些往事。
蕭紅還向羅果夫講述了她所知道的魯迅與瞿秋白的友誼,以及其他左翼文化人和魯迅的來往。羅果夫又問蕭紅,還有誰比較了解魯迅的生平?蕭紅建議他去采訪魯迅的兩個弟弟,魯迅的老朋友許壽裳、蔡元培,學生韋素園、孫伏園、許欽文兄妹;此外,還有作家臺靜農以及俄文翻譯家曹靖華等。
很顯然,羅果夫的這次采訪,大約是為其寫作魯迅的生平傳記做準備。據說,后來蕭紅曾以回憶錄的形式印行過他們的談話,這是篇幅不大的單行本,印數不多,連羅果夫也沒有保留一冊。羅果夫回國后,寫了一本題為《回憶我搜集魯迅材料的時候》一書,他在書中也披露了這次對蕭紅采訪的詳細內容。
與老同學重逢
蕭紅來棗子嵐埡接受采訪,還得到一個意外的收獲,邂逅了中學同學張郁廉———羅果夫與蕭紅之間的翻譯。
張郁廉從小被寄養在黑龍江哈爾濱市的一個白俄家庭,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俄語。1928年至1930年,蕭紅和張郁廉二人同時在哈爾濱第一女子中學就讀,是上下屆同學,在校期間兩人略有交集。蕭紅中學沒有畢業,陰差陽錯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從哈爾濱到青島再到上海,一路走來,后在魯迅的獎掖和扶持下,登上了中國文壇。張郁廉中學畢業后,考入燕京大學,參加了1935年北平學聯發動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后來,因為俄語嫻熟,先后在中央社、塔斯社從事新聞采訪和翻譯工作,是我國第一位采訪戰地新聞的女記者。
老同學意外重逢,心里都有說不出的喜悅,于是,兩人傾訴完衷腸之后,就在塔斯社這幢石塊砌成的兩層洋樓前拍照留念。
這一天,正是蕭紅生了小孩剛過滿月的時候,所以照片中的她,神色顯得有些浮腫憔悴,還要張郁廉略微扶持一下。這張照片,最早出現在美國學者葛浩文的著作《蕭紅評傳》(臺灣:時報出版社,1980年6月出版)里,但書中只是簡單說明“蕭紅與其哈爾濱女中同學(1939年攝于重慶)”,沒有寫出“哈爾濱女中同學”的真實姓名,以致后來被誤傳為“張玉蓮”;且注明的拍攝日期也是錯的。
這張蕭紅在塔斯社重慶分社與同學張郁廉合影的珍貴照片,對研究蕭紅在重慶的一段經歷,研究她當時的社交活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把蕭紅介紹給蘇聯讀者
1939年10月,蘇聯大使館為紀念十月革命,要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慶祝會在枇杷山蘇聯駐華使館內舉行(大使館建筑物至今仍完好地屹立在重慶中俄友好醫院內,也就是重慶市人民醫院第三院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筆者注)。蕭紅和端木蕻良應邀參加,他們特地從北碚趕到重慶,住在一家旅館里。他們之所以受到邀請,是因為著名作家、翻譯家曹靖華向蘇聯大使館文化參贊的舉薦。
曹靖華專程來旅館看望蕭紅。見到曹靖華,蕭紅感到高興和親切,因為他是魯迅先生的朋友,蕭紅曾讀過他翻譯的蘇聯小說《鐵流》,深受感動;而且,他長期在蘇聯工作和生活,跟中國文藝界沒有太多的聯系,至少不是蕭軍小圈子內的朋友,所以,蕭紅向他敞開了自己的心扉,暢談了個人經歷和所受的委屈。曹靖華感嘆道:“認識了你,我才認識了生活……以后不要再過這種生活了!”“然而當蕭紅準備和T君(即端木蕻良———筆者注)去香港的時候,曹靖華先生沒有肯定地說:‘你不要去,想法在重慶住下來休養吧!’據C君(即駱賓基——筆者注)說:‘只要他這樣說一句,蕭紅就會留下來的。’這是蕭紅逝世前向他不止一次表示過的遺憾。”(駱賓基:《蕭紅小傳》)但曹靖華后來卻對朋友們談起:“如果蕭紅聽我的勸說,也許她還能看到東北光復、祖國解放,也能重回呼蘭河,見到故鄉的大豆、高粱……”
一年前的塔斯社重慶分社社長羅果夫,如今已是蘇聯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著名的漢學家,他想給蘇聯讀者譯介一批中國的抗戰文學,于是請中蘇文化協會的曹靖華為他介紹作家和作品。曹靖華向他推薦了蕭紅和端木蕻良兩位東北作家,說他們率先在中國文壇發表抗日文藝作品。其實,羅果夫一年前就與蕭紅相識了。
于是,在蕭紅和端木蕻良的協助下,羅果夫翻譯了他們的小說;蕭紅在重慶撰寫的、以歌樂山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蓮花池》、端木蕻良的《風陵渡》,被羅果夫收錄在莫斯科出版的《中國短篇小說選》中(其余六篇是:茅盾的《林家鋪子》、老舍的《被占領的城市中》、張天翼的《華威先生》、姚雪垠的《差半車麥秸》《燈籠的故事》、司馬文森的《栗色馬》)。因此,羅果夫也成了將蕭紅和端木蕻良的作品介紹給蘇聯讀者的第一人。
1939年12月24日,羅果夫最后一次見到蕭紅,數日后他便回國了。羅果夫途經新疆迪化(即今烏魯木齊)時,遇見了茅盾,他們談到了蕭紅和端木蕻良。此事,茅盾在1940年3月28日給詩人蔣錫金的信中曾有提及:“羅果夫路過這里時曾與晤談,彼時端木和紅姑(即蕭紅)尚未赴港,羅于端木、紅姑皆贊許……”
(作者系文史作者、重慶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蕭紅與塔斯社重慶分社 蕭紅與塔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