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高鳳林:焊接火箭“心臟”的人
“‘工欲其器,匠入其門’,要想干好這個產品,必須琢磨好干好這個產品的門道,有了這個門道,一切科技創造都可能發生。”
10月15日,在國新辦舉辦的產業工人優秀代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見上圖,資料照片)對“工匠精神”的闡釋,贏得現場一片嘆服。
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30多年來,他多次攻克發動機噴管焊接技術世界級難關,為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火箭“心臟”的“金手天焊”。
1980年,技校畢業的高鳳林進入火箭發動機焊接車間氬弧焊組。為了練好基本功,他吃飯時習慣拿筷子比劃著焊接送絲的動作,喝水時習慣端著盛滿水的缸子練穩定性,休息時舉著鐵塊練耐力,更曾冒著高溫觀察鐵水的流動規律。漸漸地,高鳳林日益積攢的能量迸發出來。
上世紀90年代,為我國主力火箭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設計的新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其大噴管的焊接曾一度成為研制瓶頸。全部焊縫長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張紙還薄,焊槍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燒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現燒穿和焊漏,不但大噴管面臨報廢,損失百萬,而且影響火箭研制進度和發射日期。這項艱巨的任務,落在了高鳳林身上。
經過不斷摸索,高鳳林和同事攻克了燒穿和焊漏兩大難關。最后,第一臺大噴管被成功送上了試車臺,這一新型號大推力發動機的成功應用,使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我在航天一線干了38年,在我看來,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要做到讓人豎大拇指。”高鳳林說,“此外,個人目標一定要與企業的、國家的發展目標相一致,如此才能實現個人價值。”
在航天工作一線,大家都知道高鳳林有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本事。這源于他在工作中敢闖敢試,不斷創新突破。
某型號發動機組件,生產合格率僅為35%。半年時間內要拿出大批量合格產品。該產品采用的是軟釬焊加工,而高鳳林的專業是熔焊,這是一次跨專業的攻關。為了搞清機理,在技術層面把握關鍵,他跑圖書館,瀏覽專業技術網站,千方百計搜尋國內外相關資料。每天帶領團隊在20多平方米的操作間進行試驗,兩個月里試驗上百次,最終形成的加工工藝使該產品的合格率達到90%。
“我們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工人,要當一個好工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鳳林說。
在操作難度很大的發動機噴管對接焊中,高鳳林研究產品的特點,提出了“反變形補償法”進行變形控制,這一工藝后來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還主編了首部型號發動機焊接技術操作手冊等行業規范,多次被指定參加相關航天標準的制定。自學、實踐、總結、再實踐的過程,讓高鳳林逐漸成為國內權威的焊接專家,成為大家眼中把深厚的理論與精湛的技藝完美結合的專家型工人。
2006年,由世界16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反物質探測器項目,因為低溫超導磁鐵的制造難題陷入了困境。來自國際和國內兩批技術專家提出的方案,都沒能通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導的國際聯盟的評審。一籌莫展時,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打聽到了高鳳林,請他出手相助。高鳳林到現場調研考證后很快指出癥結,陳述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并最終獲得美國宇航局和國際聯盟的認可。
高鳳林說,國家要發展,需要全面的創新,不管是大創新、小創新,還是微創新。“希望我們新時代的產業工人,都能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優秀勞動者!”高鳳林說。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高鳳林 焊接 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