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有望納入醫保
衛健委出臺3份互聯網醫療規范文件;參與制定的專家透露,正研究制訂價格指導原則
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有望納入醫保
9月27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醫院、甘孜州人民醫院、石渠縣人民醫院醫生通過遠程醫療平臺對包蟲病患者進行會診。新京報記者 許雯 攝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3份互聯網醫療領域重磅文件。
文件首次廓清了互聯網醫療的范疇,對涉及診斷、治療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按照使用人員和服務方式,分為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三類,實行分類管理,并劃清政策“紅線”。
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暨中日醫院遠程醫療中心主任盧清君全程參與了前述文件的制定,據其透露,國家醫保局正在制訂互聯網醫療的物價指導原則,遠程醫療等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有望納入醫保。
案例
高原上的互聯網醫療
在海拔4178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藏民扎西(化名)的肝臟正在被包蟲蠶食。3年前,這位31歲的年輕人曾拒絕醫生的手術建議,但愈發難忍的腹痛讓他再次走進石渠縣人民醫院。
9月27日,扎西的病歷通過遠程醫療系統,顯示在包蟲病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王文濤面前。這是一次多方會診,石渠縣人民醫院、甘孜州人民醫院、華西醫院的10余位醫生透過屏幕,遠程討論著扎西的病情,他的電子病歷、腹腔核磁影像同步顯示在屏幕上。
“這是非常明確的晚期泡型包蟲病人,肝內重要結構和周圍比鄰器官都被侵犯,可以看到,第一肝門的膽管、門靜脈,全部被吃掉了,建議盡快安排手術。”會診中,王文濤給出了治療建議。
包蟲病,這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寄生蟲病,正困擾著我國西部地區6600萬農牧民。包蟲病分囊型和泡型兩種,其中泡型包蟲病潛伏期長,患者不經治療,10年病死率達94%,又被稱為“蟲癌”。
扎西所在的石渠縣是包蟲病重災區。但當地醫療水平有限,如果到1000公里外的華西醫院看病,要2天到康定,再轉車去成都,不少晚期患者放棄了治療。如今,借助遠程醫療,患者不用離開當地就能得到大醫院專家的診斷甚至治療。
9月28日,28歲的藏族姑娘德瓦吉在甘孜州人民醫院又見到了王文濤。7個月前,王文濤在人民醫院給患有晚期肝包蟲病的德瓦吉做了自體肝移植手術。這次,王文濤從成都趕來,對德瓦吉和另外11位患者進行手術后的復查。
“恢復得很不錯,繼續吃阿苯達唑,可以從一天4片減到一天2片。”王文濤做出診斷,并叮囑德瓦吉日常生活中注意衛生,不要喝生水、飯前洗手。
在四川,這樣的遠程醫療系統已經覆蓋全部88個貧困縣和1800家醫療機構。在全國,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亞輝介紹,已有22個省建立了省級遠程醫療平臺,覆蓋1.3萬家醫療機構、1800多個縣,2017年遠程醫療服務總例次超過6000萬。
優勢
有望解決醫療資源不均難題
對政策制定者來說,遠程醫療不僅是單純的醫療服務項目。借助遠程醫療的優勢,還可以解決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難題。
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暨中日醫院遠程醫療中心主任盧清君解釋說,現在全國10%或者20%的頂尖醫生承擔了80%的診療業務,但很多常見病治療本不需要他們承擔。借助遠程醫療系統,上級醫院可以通過遠程教學、遠程疑難病例討論、遠程手術示教直播,提升下級醫院醫生水平,讓他們有能力承擔更多一般病、常見病的診療業務。二級以下醫院可承擔60%~70%診療業務,三甲醫院醫生可抽出更多時間治療疑難雜癥。
以四川為例,王文濤介紹說,由華西醫院血管外科、麻醉科、ICU醫生組成的團隊,每月去甘孜州一到兩次進行教學查房、手術示教,并根據當地需求派出相應的專家針對性講解有困惑的問題,幫助當地建立多學科團隊。
甘孜州人民醫院院長多吉告訴記者,華西醫院已經為他們培養了2個包蟲病手術團隊,過去人民醫院全年只能做20臺包蟲病手術,如今每年能做500多臺,基本實現包蟲病在當地治愈。2016年,甘孜州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
“醫療資源面臨多重困境,第一個就是醫療資源總量不足。總量不變情況下,診療效率提高,患者的就診體驗也會提高。我們醫療資源分布是正三角的金字塔形,但患者的流向卻是倒金字塔,現在需要倒過來。”盧清君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醫療 醫院 互聯網 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