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發現漢字之美

——寫在《漢字與中華文化十講》出版之后

2018年10月09日 14:55 | 作者:王 寧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漢字是唯一一種幾千年不曾中斷的表意文字體系,又是生根在中華大地上的自源文字。中國人不能不懂漢字,不能僅僅把國外的文字理論移植過來曲解漢字。漢字需要建立自己的基礎理論,需要尋求有效的教育途徑,需要突破西方文字理論對漢字的無視和曲解,沖破“漢字落后論”的桎梏。只有把漢字的科學精神和審美特點展現在人們面前,才能讓更多的人重新拾回對漢字的熱愛和敬畏。

我從事漢字研究、漢字教育、漢字整理和漢字規范工作60年,對漢字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密切關系有越來越深的體會。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石,許慎在《說文解字敘》里說:“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短短幾句話說盡了漢字在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特別是在信息時代,沒有文字,網絡信息傳播馬上就會癱瘓;沒有漢字,網上的漢語信息要翻譯成英文才能傳播,全世界還有準確的中國聲音嗎?漢字是表意文字,它攜帶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它具有分辨漢語同音詞的作用,它成就了篆刻、書法這些世界一流的藝術。掌握漢字的水平、運用漢字的能力,是中國人人文素養的最基本表現。了解和熱愛漢字,是增強文化自信的最基本的條件。 

歷史上的漢字存廢之爭早已經畫了句號,可是,那段歷史給我們遺留下來一些需要面對的問題并沒有解決。我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對漢字傳統有所忘懷,對漢字科學疏于總結,對漢字知識缺乏普及,這些問題都是存在的。

這十來年,在人們表現出對漢字高度的熱情之余,由于缺乏理性的認識,誤區也不少。例如,在基礎教學領域,漢字的字理被編成各種“故事”,一筆一畫被說得神乎其神。一些媒體刊文,隨意編排字意,卻被認為是“弘揚傳統文化”。對外漢語教學,有各種背離漢字科學的稀奇古怪的“教學法”……種種對漢字的誤解和錯用,給我們提出諸多漢字研究的課題,激發我們深入思考如何有說服力地回答民眾提出的問題。我寫過很多文章,但越是學術的刊物看的人越少。于是我產生一種關注小學識字教學的沖動,開始接觸在基礎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漸漸知道了他們的想法和困難。針對老師們的問題,我更加體會到漢字需要建立基礎理論,需要尋求有效的教育途徑,需要突破西方文字理論對漢字的無視和曲解,沖破“漢字落后論”的桎梏。只有把漢字的科學精神和審美特點展現在人們面前,才能讓更多的人重新拾回對漢字的熱愛和敬畏。我一直想,如果有機會和熱愛漢字的人們對對話,也許會對自己普及漢字學的工作大有裨益。

2015年,國家圖書館社會部的朋友找到我,希望我擔任國圖公開課《漢字與中華文化》的主講。他們對社會教育的責任心和我希望普及漢字科學的急迫感深度共鳴,事情幾乎在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就確定了下來。接著是緊張的準備,為了在2015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那一天能按時開播,更為了作出科學和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我和所有工作人員做完10講節目的錄制僅僅用了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

我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但這個任務并不輕松。10講,每講不能超過30分鐘,一共5個小時的時間,如何把3000多年的漢字講明白?如何把漢字放到全球的大背景下說周全?如何把書齋中的理論變成普通聽眾一聽就懂的話語?我更難想象,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們,會提出哪些疑問要我回答?有多少不眠之夜在“知不足”與“知困”的糾結之中度過,我才知道,應用和普及是對職業學者最大的考驗,只有充分的透徹才敢開口說話,只有自己真明白了,才能在普及領域里讓別人明白。我終于在反復增刪修改之后擬定了10講的題目。

漢字是唯一一種幾千年不曾中斷的表意文字體系,又是生根在中華大地上的自源文字。這種文字有它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獨特性,西方文字理論是看不懂也很少能說得清楚的。中國人不能不懂漢字,不能僅僅把國外的文字理論移植過來曲解漢字。漢字的起源、性質和發展因此設為公開課的1—3講。怎樣從識讀和書寫兩個角度分析漢字,勾稽出它的字理以解釋它的構形,從運筆和結字的規律提煉出書寫的規則,這是漢字教學科學化的關鍵。文化、構形和書寫因此設為公開課的4—6講。余下的,就是面對有關漢字的現實問題了。這些年來,大家對漢字的關注、理解上的困惑,集中在四個問題上:漢字簡化、漢字進入計算機、漢字的社會應用和漢字教學。因此我設計了最后的4講。其實,公開課只夠提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30分鐘很難做到,而提煉出最基本的內容也并不容易。

開講后,每一講的錄制課堂上,我都會面對那些自愿交流者——有白發的老人,有帶來孩子的母親,有漢字的愛好者,還有大學老師帶著他們的學生,更多的是中小學語文老師……他們渴求知識、充滿好奇、興趣盎然。他們的目光和提問告訴我,漢字是他們最熟悉的中國事物,卻是他們知之不深的傳統文化;他們的提問有的相當學術化,有的則實用細致,比如,有人問到在家里如何輔導孩子寫字,還有的讓我出乎意料,他們問,會不會為小學生識字寫一本“靠譜”的字理書……有些聽眾自動幫我回答問題,有些提問本身就是一篇演講。那是一個開放的對話空間,一個我和他們互相學習的大課堂,一個高度關注漢字的小社會。快3年了,我的郵箱里還時常有人提新問題,讓我時時浸沉在當時的激情當中。公開課整理成了《漢字與中華文化十講》,由三聯書店出版,內容得以全面反映出來,但同時也缺少了那些熱情、真誠的交流氛圍,缺少了那些渴求傳統文化的凝神與目光。

我們迎來了一個弘揚傳統文化的好時代,傳統文化要走向現代,不光是要有懂得它的專家,更要有懂得它的大眾,大眾才是傳統文化在新世紀傳承的堅實基礎。讓更多的人在科學了解漢字的基礎上熱愛漢字、敬畏漢字,把漢字走向現代、走向世界的命運放在心上,應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做的事還多著呢!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9日 24 版)


編輯:楊嵐

關鍵詞:漢字 文字 科學 理論 傳統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