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我國農村改革的光輝歷程與基本經驗

2018年07月24日 10:29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我國農村改革的光輝歷程與基本經驗(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40年來,我國農業生產、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5944e75d4b8e28790d8bd85902127609

資料圖 新華網

我國農村改革的光輝歷程與偉大成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改革走過了光輝歷程。農村改革發端于1978年末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大包干”,后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擴展至全國所有省份。1982年,改革開放后第一個關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正式出臺,明確指出“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包干到戶、到組,等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建立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方式,開啟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同年底,黨的十四大明確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農村改革的重點開始轉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這一階段,初步建立起農產品市場體系,鄉鎮企業得到大發展,進一步穩定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高,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9年以后,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業政策以保護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發展、支持農民增收、減輕農民負擔為主要特征。比如,2000年開始實行農村稅費改革。2004年,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要求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2006年,在全國范圍全面取消農業稅。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出臺《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些改革舉措推動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村社會保持穩定,農民收入大幅增長,農產品供給日益充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連年出臺中央一號文件,重點聚焦發展現代農業和深化農村改革,制定出臺一系列重大舉措。習近平同志發表關于“三農”問題的系列重要講話,就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問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實踐中彰顯巨大思想威力。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落實黨的十九大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等作出全面部署。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農村改革措施推動下,諸多“三農”問題得到有效破解,開創了農業生產連年豐收、農民生活顯著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新局面,為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農村改革的基本經驗

40年來,我國農村改革取得偉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

堅持黨的領導是農村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證。在農村改革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農村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發展農村生產力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村改革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快速推進。1990年鄧小平同志提出關于“兩個飛躍”的理論,指明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業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趨勢。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為建立農村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農村改革在理論、實踐和制度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在黨的領導下,在我們黨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指導下,我國農村改革取得顯著成績。

處理好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從農村支持城市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再到城鄉融合發展,中央政策發揮了在不同產業部門之間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導向作用。在城鄉融合發展的新階段,農業是具有顯著公共品性質的特殊行業,現代農業不僅能提供農產品,還能提供生態環境產品。因此,中央制定農業政策不僅針對農業產業部門,還充分考慮農業具有多功能性的特點,既發揮市場在農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

尊重農民主體地位。40年來,我國農村改革的許多舉措都是由農民創造的。比如,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明權是農民的;鄉鎮企業也是農民創造的;土地股份合作制、適度規模經營、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以及外向型農業和生態農業等,也離不開農民在實踐中的探索創造。因此,推進農村改革,要把尊重農民首創精神、調動農民積極性、發展農業生產力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革。中央的“三農”政策和改革舉措主要是根據全國各地的總體情況制定的,因而側重于宏觀指導。讓“三農”政策和改革舉措落地生根,離不開各地的創造性實踐。因此,必須堅持群眾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把中央文件精神和本地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可操作的細則,這樣才能落實好中央的“三農”政策和改革精神。

農村改革要堅持“試點—完善—推廣”。農村改革40年的經驗表明,改革方案只有得到大多數農民的擁護,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農村改革方案常常通過“試點—完善—推廣”來實施。制定“三農”政策應建立在充分調研和試點基礎上。要通過試點判斷改革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進而對方案進行修訂和完善。尤其是一些根本性制度牽一發而動全身,更要在試點基礎上不斷加以完善。

新時代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必須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

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在新時代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總抓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搞好鄉村振興規劃。鄉村振興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如果沒有系統規劃,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生態環境治理、鄉村文化繁榮、鄉村事務管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就不可能統籌推進,就會導致發展不協調、事倍功半。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要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為此,必須制定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指導各地各部門有序推進工作。

注重三方面創新。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必須注重三方面創新,即技術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其中,技術創新是基礎,實現產業興旺、做大做強農業需要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理論創新是指引,要以習近平同志關于“三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行動指南,不斷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是保障,通過不斷完善制度,為城鄉融合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高農業競爭力。首先,要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著力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通過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其次,通過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使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重點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要從農業污染源頭治理抓起,控制農業投入品污染,加強農村面源污染防治。科學利用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消除鄉村生活陋習,美化鄉村生活環境。

培育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農民思想水平、文化素質和技術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效果,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支新型農民隊伍。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是關鍵。要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三農”工作干部隊伍建設。(作者為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萬寶瑞)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村改革 鄉村 振興 農民 農業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