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良藥苦口談苦味藥
——成語“良藥苦口”釋疑
“良藥苦口而利于病……”,成語“良藥苦口”出自《孔子家語·六本》,意思是良藥雖然很苦,但卻有利于治療疾病。生活中,我們吃到的藥大多數都是苦的,故良藥苦口成為大家的共識,以為凡藥都是苦的。但事實上,就中藥而言,可有五種味道,即辛、甘、酸、苦、咸,只是以苦味藥居多而已,一劑方藥煎熬后,苦味總能掩蓋其他氣味。
通常來說,中藥的氣味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功效。
酸味
酸能收斂,比如五味子,可以斂汗止自汗盜汗,可以斂心而平悸動,可以斂肺氣而定咳喘,可以斂氣生津而止口渴;可以斂精固脫,澀腸止瀉。
辛味
辛能行散,比如麻黃,它可以解表散寒,如遇外感風寒而發燒頭痛,只要及時治療,一劑麻黃湯就可以令全身毛孔打開,風寒隨大汗而出,病立愈。
甘味
甘能補益,比如黃芪,可以提升氣機,是常用的補氣良藥之一。比如當歸,善于活血養血,自古就是婦科之要藥。十全大補丸里若少了黃芪和當歸,就不十全十美了。
咸味
咸能軟堅,比如肉蓯蓉,它的軟堅作用可以通便,從而治療便秘。
苦味
良藥苦口,我們主要還是來說說苦味藥。中醫說,苦能清泄,故有清熱解毒、燥濕、瀉火、降氣、通便的作用。
比如再熟悉不過的黃芩、黃連和黃柏,都是大苦大寒的中藥,都可以清熱燥濕。但是他們也各有分工,黃芩主要清肺火,黃連主要清心和腸胃之火,而黃柏主要清人體下部的濕熱。大多數人的內熱不止于某個臟腑,于是這“三黃”就并肩作戰,就有了有名的“三黃瀉心湯”(中成藥即是“三黃片”)就是黃芩、黃連和黃柏幾味藥的組合,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用于治療用于三焦熱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口鼻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心煩口渴、尿黃便秘等癥。
再比如苦參,它大概是中藥里面最苦的,都說黃連苦,但苦參比黃連苦上十倍都不止,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效果,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人們喜歡使用苦味藥,甚至有些人一有頭痛腦熱,就給自己診斷是“上火了”“熱重了”,長期用這一類中藥來清熱降火。但是,苦寒藥使用多了,會損傷脾胃的陽氣,從而導致脾失運化、消化不良、腹脹腹瀉、胃腸功能失調等表現。所以,應苦味藥還需要辨證使用,脾胃本就虛弱的人應慎用大苦大寒的中藥。(鄧玉霞)
編輯:趙彥
關鍵詞:良藥苦口 苦味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