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學生營養餐怎樣做到有營養
據報道,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近期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自2011年11月啟動以來已實施了7年,目前已覆蓋全國29個省(京、津、魯單獨開展了學生供餐項目)1631個縣,受益學生達3700萬;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資金1248億元,并安排3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試點地區學校食堂建設,試點地區學校食堂供餐比例目前已達到76%,大大提高了供應安全、衛生、營養飲食的能力。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關乎農村地區人口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關乎人口質量,也關乎農村乃至整個中國的未來。因此,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必須辦好。
過去7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經使3700萬貧困地區的學生受益。在覆蓋面進一步擴展的同時,學生營養餐更要名副其實,從吃飽肚子向增進學生體質的目標努力,“逐漸減少‘牛奶+雞蛋’‘面包+火腿腸’等單一供餐模式”。不過,實事求是地講,在當前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受現有條件限制,讓學生吃得更營養,還是有不小的難度。
當然,提升營養,并不意味著大魚大肉。其實,恰恰在農村地區乃至貧困地區,并不缺乏營養資源。這其中的問題在于向學生營養餐的提供者普及營養知識,以及提供易于操作、簡單好學的配餐方法。在這些方面,公益組織和慈善機構應該找到用武之地。
實際上,一些公益慈善活動的經驗,完全可以應用到學生營養餐計劃中來。比如,有媒體報道了美團點評利用自身優勢開展改善農村貧困地區兒童餐飲質量、提升營養餐水平的一些做法。從報道來看,這些做法并不復雜,因地制宜性尤其強,由此方法做出的營養餐既可口又有營養,既可就地取材還能節約食材。據報道,這個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的公益項目“黑珍珠營養午餐”自1月以來,已在湘西等偏遠貧困地區鋪展開來。這樣的項目,既然可在湘西擴展,那么,起碼也可在那些各方面條件與湘西大致相同的地區鋪展。
胡蘿卜、青椒、玉米等,都是在農村隨處可見的食材。參照學生營養餐財政投入標準,結合兒童生長發育需要,依據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人營養標準,制定營養多樣化、均衡化且隨季節不同而有側重的菜單,是上述公益活動可擴展的根據所在。在此,這些公益活動最大優勢或者說生命力,正是活動中可為各地復制的菜單。并且菜單上的食材簡單以及就地可取,也為貧困地區持續保持營養餐質量提供了可能性。
讓營養餐名副其實,讓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發揮出最大效益,不僅可為學生提供有營養的營養餐,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同時也是營養知識的普及過程。而學生在營養和健康方面認知度的提高,則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營養 學生 農村 改善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