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擔當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時代使命
長江,萬古奔騰,浩蕩東流。
這是莽莽神州綿延浩蕩的生命之河。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的中華民族母親河。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江邊,實地了解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并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問診、定向領航。“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到一個月,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建成美麗中國。”
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在高遠擘畫中開啟了壯麗新航程。
奮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在科學部署中鋪展開戰略新棋局。
(一)
思想總是在歷史的縱深中展現深度。
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觀察,人類的發展往往依托在一處或幾處關鍵的地理部位上獲得條件,進而繁衍壯大。
大江浩洋,曲江有濤。從青藏高原的冰川開始,縱貫6300公里,流淌天地間的這條大江,用它天造地設的生命系統,哺育自然萬物,滋養人類生存發展的空間;以其衍生出的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人文淵藪,在厚重的中華文明史上寫下了精彩一筆。
從沿海起步先行、溯內河向縱深腹地梯度發展,這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重要規律。
長江這條古老的母親河,橫貫東中西,連接東部沿海和廣袤內陸,流域覆蓋11省市區,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長江經濟帶與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一起,成為區域發展的“三大國家戰略”。
極目遠眺,俯瞰浩淼煙波。當人們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審視這條生生不息的浩瀚大河,當人們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視野,感知生態文明的極端重要性,看到的正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辯證思考,指向回答新時代長江經濟帶發展怎么干的時代命題。
部署總是在時代的聲音中展現力度。
每當人們以問題自省,常常提到馬克思的一句話:“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
7000多年前,河姆渡人在長江下游種植稻谷,哪里想得到,作為文明發源的原始農耕文化,在幾千年之后遭遇到了生態保護的嚴峻問題。
1200多年前,“謫仙人”李白飄逸靈動地寫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哪里想得到,長江亙古造化的自然奇觀,如今受到的威脅,發出的嘆息。
35年前,《話說長江》電視系列節目播出,當無數人通過電視熒屏看到母親河的美麗容顏,可能也不會想到,歷經數十年激流勇進的大開發,生態系統的警鐘以大音量一遍又一遍地敲響。
對生態被嚴重透支的長江,習近平總書記曾有痛心的形容:“病了,病得不輕了”。
對依然存在的困難挑戰和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有諄諄告誡:“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認識,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有關方面主觀能動性有待提高”。
把脈問診,切中肯綮;指引方向,深邃清晰。
(二)
兩年前,重慶。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聲音激蕩廣袤大地,“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下規矩、劃下紅線。
2018年,武漢。
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明確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5個關系”,就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戰略部署。
把脈古老母親河,定航長江經濟帶建設,“5個關系”就此成為我們回答好歷史命題和時代課題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
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瞄準的是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
毛澤東同志曾用彈鋼琴比喻干工作,“要十個指頭都動作”,同時“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長江經濟帶發展包含方方面面,必須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萬里長江才能綠意奔涌,活力四射。
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聚焦的是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
過去,有的地方只管抓經濟發展,環境問題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略,等到醒悟,已經悔之晚矣。有的人一聽到環境保護,就兩手一攤,毫無轉型升級的信心和動力。在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說,“通過立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適合的產業,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一語道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不是矛盾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完全可以“魚與熊掌得兼”,闖出新天地。
正確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系,指向的是堅定不移將一張藍圖干到底——
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曾形象地講:不想著干一夜暴富的事、也沒有“燒三把火”,而是“有長期打算”“小火燒溫水,常燒不斷火,有時還給添點冷水”“只要鍥而不舍,最后總能夠舊貌換新顏”。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統籌謀劃,在戰略思考的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對實現既定目標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穩扎穩打,分步推進,一茬接著一茬干,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系,著眼的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說到長江經濟帶新舊動能轉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講,鳥得舍得換。原來的鳥飛了,籠子騰空了卻沒有新動能進來,不行;眼神不對,換進來的鳥對生態整治有弊無利,也不行。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落腳于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
如何樹立“一盤棋”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從體制機制上高屋建瓴、條分縷析:“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中央管兩頭,一頭在政策資金方面創造條件,一頭是加強全流域、跨地區的事務協調和督促檢查。省一級要承上啟下,把大政方針決策部署轉化為實施方案,加強指導和督導。市縣層面,因地制宜推動工作落地生根。”破解條塊分割、九龍治水的管理困局,意味著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不能把自己當成孤立的區域,搞自我封閉的規劃與布局,而是在各自發展過程中從整體出發,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交相輝映。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長江 發展 經濟 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