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書寫新時代奮斗者的答卷
——從黃大年到鐘揚的時代啟示
“什么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什么才能帶來希望?種子,哪怕只有一顆。”
2018年4月,草長鶯飛的時節。緬懷鐘揚的原創話劇《種子天堂》在復旦大學首演。
“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當這句臺詞響起,鐘揚窮其一生堅守的信仰,恰如一粒粒種子,正在人們心底生根發芽。
2017年9月27日,鐘揚遺體告別儀式在銀川舉行,700多家單位和個人敬獻的花圈從告別大廳一直排到門前廣場,將這里變成一片花海。
和老人商量后,鐘揚的妻子張曉艷做了一個出乎人們意料的決定:把138萬元車禍賠償金全部捐出,成立基金會,用來獎勵上海和西藏的優秀師生。
“這是爸爸用命換來的錢,我們還是應該用在爸爸的事業上。”鐘揚年僅15歲的小兒子,這樣懷念著爸爸。
生命無法永恒,精神卻能不朽。
2017年的冬天,鐘揚在復旦大學指導的第一個藏族植物學博士、西藏自治區種質資源庫主任扎西次仁出發采集種子;西藏大學教授拉瓊等一批年輕學者擔起了生態學學科建設的擔子:“雖然困難,但我常會感到,鐘老師就在前面引路。”
鐘揚生前曾說:“任何生命都有結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懼,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
吉林大學地質宮里,507室的明燈已經熄滅,隔壁的房間卻仍舊燈火通明。
按照黃大年生前設計的戰略規劃,黃大年團隊的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鉆探鉆機已在大慶油田創造了6700米井深的新紀錄,智能化重載荷物探專用無人機搭載平臺已建成,航空重力梯度儀工程樣機研制重點研發項目已啟動……
黃大年事跡報告團成員、吉林大學黨委統戰部副部長任波說:“似一股清流,又如一盞明燈,黃大年與鐘揚的故事,點亮了信仰之光,照亮了報國之路。”
“大寫的人,純粹的人,永遠活在人們心里的人!”黃大年、鐘揚的感人事跡令無數網友“淚奔”,更令億萬國人思考:這個時代,為何如此熱切地呼喚奮斗?
因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惟奮斗者進,惟奮斗者強,惟奮斗者勝。
一個發展中國家要占領世界科技制高點,不可能靠化緣要來核心技術;一個13億多人口大國邁向現代化,更不可能靠“搭便車”改變命運。
爬坡過坎、滾石上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奮斗;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需要奮斗。
“在這艘駛向民族復興的大船上,沒有坐享其成的乘客、事不關己的看客,你,我,他,億萬中國人,都是劃槳者、搏擊者。”中國科學院大學2015級博士研究生崔開明說:“只有喊著同一個號子,朝著同一個方向,才能奮力駛向夢想的前方。”
銘記,是為更好的前行。
從校園到社區,從廠礦到軍隊,黃大年、鐘揚的故事傳遍四方。奮斗者的精神力量,正與新時代的使命召喚相輝映,鼓舞著更多人為夢想而拼搏,與時代同奮進。
平均年齡35歲的吉林大學黃大年團隊,平均年齡34歲的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7歲的中國“天眼”研發團隊……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正是中國奮斗者英姿勃發、生生不息的寫照。
“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須激活人這個生產力中最活躍因素,激發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讓奮斗成為社會風尚,讓社會的活力充分釋放,讓創造的偉力競相迸發。”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說。
黃大年、鐘揚……仰望星空,奮斗者的精神之光熠熠奪目。正是這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們的前行之路。
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3億多中國人民發揚偉大奮斗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的澎湃力量,就一定能書寫新時代奮斗者更加精彩的答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鐘揚 大年 中國 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