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姚洋:中國經濟增長成功的三個具體原因

2018年04月09日 16:31 | 作者:姚洋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作者: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姚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要探討中國經濟增長成功的原因,重要的是探討中國政府為什么能采取這些好的經濟政策?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政府的務實主義態度

從鄧小平提出“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開始,務實態度導致采取改革措施時非常地漸進——摸著石頭過河。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是邊改邊想,然后再改。頂層設計是定下方向的,也要摸著石頭過河。比如人口老齡化、退休的問題,現在的計劃是2020年出臺方案。我認為,應該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采取務實主義的態度加以改革。務實主義的改革避免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坐而論道,沒有動作;另一種就像蘇聯、東歐那樣,一下子全都改了,結果導致20年停滯。

中國政府能制定有利于經濟增長的政策

中國政府有了務實態度后,就不受計劃經濟教條的約束。鄧小平的偉大之處,就是把那些教條先放下、不爭論,凝聚全黨共識,抓經濟建設。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曼瑟·奧爾森教授認為,領導者有長遠的眼光,就沒有任何理由不考慮全社會的利益。但是問題在于,在發展中國家,有時利益集團會讓政府無法行動。

上世紀60年代初,菲律賓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五倍,但是今天中國的人均收入是菲律賓的近三倍。菲律賓的落后和它的階級結構有關系,這是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結果。后來美國打敗了西班牙,對菲律賓進行民主化改革,但在這種階級結構中,最后選上來的都是大地主。直到今天,菲律賓基本上就是幾個家族輪流坐莊。

中國由于不斷的社會革命,造就了改革開放初期比較平均的社會結構。這對政府是有利的,不受利益集團左右,更加關注長遠的經濟發展。

分權——給了地方政府發展地方經濟的積極性

中國是世界上財政最分權的國家,地方政府的支出占到政府全部支出的85%;從預算內收入來看,一半的收入歸地方政府,另一半歸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又把約80%的收入轉給了地方政府。中國的財政分權給了地方政府極高的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很多發展中國家只分支出權,不分收入權,這是一種最壞的安排,因為中央掌握了收入,地方到中央來唯一的要求就是分的越多越好。

另一方面,中國也給了地方政府改革的積極性,因為財政分權要靠自己,一些國有企業虧損大就逼著地方改革。上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改革的兩個先鋒,一個是山東諸城,一個是廣東順德。有的效益差的國有企業經過改革,還能收回一點錢,這叫“止血工程”,因為天天給他補貼,沒有任何的收益。這也就是上世紀90年代改革那么困難,還都能做下來的原因。

此外,中國的官員業績跟升遷有關系,有正向的激勵。自西漢開始就有考課制度,皇帝考核官員,做得好升遷,不好貶官。到今天是干部選拔制度,有很強的正向激勵。研究發現激勵很管用。如果地方官員把當地經濟搞好,那升遷概率就更高。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國 經濟 改革 原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