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福建三明:綠色發展繪“濃”轉型底色
新華社福州2月22日電題:福建三明:綠色發展繪“濃”轉型底色
新華社記者劉姝君、林超、張逸之
莽莽林海,一望無際;清溪如帶,蜿蜒其間。地處福建中部的三明市,森林覆蓋率達76.8%,被譽為中國最綠省份的“綠海明珠”。
作為福建省唯一入選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范區的設區市,三明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出一個宜居宜業的“三明樣板”。
綠水青山變身“幸福靠山”
永安市埔頭村村民黃新添站在村后山頭上,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自家林場。作為一位老林農,他已經多年沒有砍樹了。“我家山場200畝松木林全是碳匯林,還套種了一些名貴樹種。”
碳匯林是指通過植樹造林,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與土壤中,產生經國際認證的碳減排量,再拿到市場上銷售。去年底,永安市與浙江一家公司簽訂全國首批、福建首單林業碳匯交易。
作為全國林改先行區,為了將綠色發展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三明大力探索“保護”與“生金”的平衡,推行碳排放交易、發展林下經濟、創新小額林權抵押貸款……一系列措施有效激活了林業資源,實現“不砍樹、也致富”。
大金湖畔,泰寧縣水際村是人人艷羨的“首富村”。但十多年前,水際村還是個“吃糧靠回銷、用錢靠救濟”的貧困村。為了脫貧,村民們爭先恐后在大金湖里“搶”魚,魚越撈越少,越撈越小,大金湖綠藻遍布,惡臭難聞。
成立漁業協會、限漁、休漁……泰寧縣對待大金湖的思路從“掠奪開發”轉向“保護利用”。休漁僅兩年后,大金湖水質從三類變為二類,大金湖成了遠近聞名的5A景區,生態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在保護“綠水”中,三明人嘗到了甜頭。由于地處閩江源頭,三明“河暢、水清、岸綠”也保證了全省飲用水水源安全。
綠色發展引領產業轉型
三明市在福建省GDP排名靠后,但招商引資卻“挑三揀四”。
2012年,一家紡織企業希望入駐泰寧縣工業園,預計能帶來5000萬元稅收,幾乎是縣財稅收入的三分之一,但因為印染廠的排污問題而被拒門外。
“哪怕稅收再多,破壞環境就是斷子孫路。”在三明,很多干部都將綠色發展根植于心、踐之于行,“精打細算”經濟賬、生態賬和發展賬。
大田縣礦業曾為百姓帶來豐厚收入,但無序開采也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2014年,大田縣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拿稅收大戶礦業“開刀”:企業不符合國家政策,停止發放采礦許可證;現有的許可證到期,不再續期。
100余家企業因環保不達標被關停,關閉后的礦山被恢復成莊園和田園……。大田還成立了福建省首個生態綜合執法局,鄉鎮主要領導干部簽訂生態環保目標責任狀。
五年來,大田縣水土流失面積減少近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4.3個百分點。曾經“青山掛白”的大田,已成為“省級生態縣”“省級園林縣城”,并被列為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
作為福建省老工業基地,三明正全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石墨產業孕育新“烯”望,節能環保項目備受青睞,氟化工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一批含金量高的綠色產業正加速形成。
多方合力擘畫生態圖景
鋼廠排污曾讓不少市民苦不堪言,“當時站在高處向遠望,整個天都是灰蒙蒙的”。加大環保投入,實現“由黑變綠”,成為三鋼(集團)公司近年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三鋼董事長黎立璋介紹,近年來,三鋼主動淘汰落后工藝,關停落后產能,環保投入和企業營收實現雙提升:近兩年,三鋼環保投入5億多元;但同時,設備運行效率也提高4%,新產生效益約7至8億元,“綠色發展讓大家感到加強環保也能產生效益”。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事,還得靠各方齊心協力。大田縣建設鎮建國村村民田生穎平時“愛管閑事”,看見村民向河道里亂倒垃圾,他就去他家里喝喝茶,嘮嘮這個事。
大田縣河長指揮中心常務副主任盧國首說,大田實現水清岸綠,除了依靠“官方河長”,還多虧了田生穎這樣的“民間河長”幫忙。“許多老黨員、老干部和村里有威望的人都參與其中,形成全民治河的局面。”
如今,生態自覺已經融入三明人的日常生活。在三明,綠色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行為,造一方林田、保一汪清水、留一片綠葉。三明正擦亮綠色底色、鋪就致富新路,一座生態新城正在蛻變。(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三明 發展 綠色 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