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張文虎的背簍“下崗”了
新華社西安5月9日電題:張文虎的背簍“下崗”了
新華社記者 薛天
立夏前后,正值陜南秦巴山區春耕生產的關鍵節令。運輸車輛上上下下忙著將化肥、農膜等運上海拔800多米的東溝村。而對于東溝村三組村民張文虎來說,他背了幾十年的背簍也終于要“下崗”了。
陜西省旬陽縣小河鎮東溝村是一個烤煙種植村,全村有476人,耕地1300畝,年均種植烤煙1000畝左右。
48歲的張文虎,1987年第一次開始種煙,種了1.7畝,賣煙葉收入340元,除去成本有300元純收入。
“那時候可真是一大筆錢,就是掙得太辛苦了。”張文虎說。
30年前,從集鎮到東溝村只有山路。張文虎在山下的小河鎮買了化肥,只能用背簍往村里背。7公里的山路,100斤重的化肥,張文虎走一個來回就得5個小時。“早起晚歸,一天也只能背回兩袋,稍微耽誤一會兒就‘兩頭不見天’。”
賣煙葉也是一樣。張文虎的1.7畝地,能出煙葉450斤。他要背整整兩天,走四個來回,才能把煙葉送出。遇到下雨,附近的乾佑河漲水,山路不通,張文虎和煙葉都只能用吊籃從河面上滑過去。
現年64歲的原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吳昌銀說,過去村里種地買肥料、賣農產品都要用背簍背。尤其是賣豬,200斤以上的肥豬,得綁個轎子抬,兩人一班,4個人換著抬。“東溝村祖祖輩輩都想有條路,可這路一直就沒修起來。”
張文虎也盼著村里能修條好路。經年累月,張文虎的背簍換過十來個,背得多了,背簍磨得光溜溜。但年紀越來越大,背簍背起來也越來越吃力。
盼到了2006年,村民們終于集資修了條土路,路窄、坡陡,上不了汽車,運貨得靠三輪車倒運,成本并不低。張文虎算了一筆賬,如果種25畝煙,拉化肥1500塊、拉煤600塊、拉煙500塊,總開銷得2600塊。
張文虎省了一輩子,舍不得花這個錢。“再說那土路也不安全,一下雨全是泥,三輪車的輪子陷在泥里動也動不了,耽誤事。”張文虎還是選擇背著他的“老朋友”,繼續走山路。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張文虎終于看到了村里通上水泥路的希望。2016、2017年,旬陽縣連續完成470公里和550公里的通村路,這一次,東溝村也被涵蓋在內。
2017年底,寬敞的水泥路修進了東溝村,修到了張文虎家門口。這次他又算了一筆賬,還是25畝煙葉,拉化肥花150塊、拉煤100塊、拉煙預計200塊,總開支450塊,光這一項就能省下2150塊。
“那還有啥理由不讓背簍‘下崗’呢。”張文虎說。除了不再背背簍,看到周邊的鄰居們都買了摩托車,張文虎也想給自己買一輛。“村里還有不少人在鎮上買了房子,買了小車。平時住在鎮里,開著車回來種地。我今年也想再擴大點種植規模,也住到鎮上去。”
據了解,整個小河鎮,最邊遠的4個村2018年也可以全部通路,全鎮30個村水泥路全覆蓋,鎮內通路可以達到31條172.23公里。在整個旬陽縣,通村水泥路已有2325.38公里。2018年,旬陽縣還計劃實施修建脫貧攻堅村組水泥路585.6公里,覆蓋96個貧困村及部分非貧困村。到那時候,旬陽縣又要有一大批背簍集體“下崗”了。
編輯:秦云
關鍵詞:張文虎 背簍 下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