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8年02月11日 14:27 | 作者:王干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和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系統思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融入經濟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進入新時代,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轉變發展方式特別是生產方式,切實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

端正發展理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經濟發展要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原則,絕不能走西方一些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歷史任務,首先要端正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要深刻領會綠色發展理念的內涵,充分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價值,正確發揮生態環境在創造財富中的作用。增強自然資本意識,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轉變生產方式。生產方式綠色化是生態文明融入經濟建設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要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動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新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可以形成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產業,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支持綠色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實施節能環保重大工程;推進循環型產業體系構建、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綠色建筑全產業鏈發展計劃;促進產業升級換代,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

融入政治建設

習近平同志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當前,應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體現到黨的治國理政實踐中。

樹立綠色政績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大政績。在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這就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樹立綠色政績觀。習近平同志指出,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哪些是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哪些是必須確保的作為底線,必須明確,不能有半點含糊。領導干部必須履行好保護環境的職責,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但這不是說不要增長速度,而是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保持中高速增長,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健全制度規范。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從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到明確生態環境損害黨政同責、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一道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鐵索構筑起生態文明的制度屏障。同時,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貫徹落實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平衡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與生態補償制度,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強化制度約束功能。

編輯:李敏杰

01 02

關鍵詞:生態 綠色 文明 發展 建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