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侯云德:60年織就防病健康網
侯云德是誰?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名單公布后,對這位鮮少在媒體上露面的科學家,不少人都發出了好奇的一問。
同樣的問題,60年前也被人問過。當時,前蘇聯《病毒學雜志》的編輯特意詢問:“侯云德是誰?他是什么樣的人物?他的論文怎么會發表這么多?”不怪編輯好奇,這位中國留學生在前蘇聯學習的3年半時間,發表了17篇學術論文,并在仙臺病毒等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最終直接越過副博士,被原蘇聯高等教育部破格授予醫學科學博士學位。
一輩子與病毒打交道,作為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開拓者,侯云德說:“認識世界的目的應當是要改變世界,學習病毒學、研究病毒學,目的應當是預防和控制病毒,為人類做出更加切身的貢獻。”
“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集畢生精力編織傳染病防控網絡
2008年,侯云德79歲。這一年,他被國務院任命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
這時,距離2003年的“非典”疫情已經過去5年。公眾或許已淡忘了當時的恐慌,侯云德卻不敢忘。“‘非典’來得太突然,我們沒有準備,病毒研究不充分,防控體系太薄弱了。傳染病在歷史上是可以讓一個國家亡國的,老的控制了,還會不斷出現新的,傳染病防控絕對不能輕視!”這位少時立志學醫、并且要當名醫的科學家,一生都在為祖國的防病事業而奮斗。
侯云德院士在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樓門口留影
本該頤養天年的年齡,侯云德又忙碌起來,擔負起我國現代傳染病防控體系頂層設計的重任。他帶領專家組,設計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兩率”和應對重大突發疫情的總體規劃,主導建立了舉國體制協同創新的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全面提升了我國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防控能力。
第一次挑戰很快來臨!
2009年,全球突發甲流疫情,國外死亡人數上萬名。在國務院領導下,我國成立了由衛生部牽頭、38個部門組織的聯防聯控機制,侯云德作為專家組組長,針對防控中的關鍵科技問題,開展多學科協同攻關研究。“這個組長可不好當,相當于坐在火山口上,責任重大。一旦判斷失誤,防控不當,疫情就有可能蔓延。”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董小平研究員回憶說。
當時,我國僅用87天就率先研制成功新甲流疫苗,成為全球第一個批準甲流疫苗上市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注射兩劑,侯云德則提出不同觀點:“新甲流疫苗,打一針就夠了!”
在疫情隨時有可能爆發的情況下,提出這一建議的侯云德,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打兩針是國際共識,只打一針,萬一達不到免疫效果呢?
“科學家要敢講真話,為國家和人民著想,不能只計較個人得失。”侯云德是有底氣的。依據長期積累的經驗,結合新疫苗的抗體反應曲線和我國當時的疫苗生產能力和注射能力,侯云德堅定地提出了一次接種的免疫策略。最終,這一方案大獲成功,世界衛生組織也根據中國經驗修改了“打兩針”的建議,認為一次接種預防甲流是可行的。
2009年的甲流疫情,我國取得了“8項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對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預。據來自清華大學第三方的系統評估,我國甲流的應對措施大幅度降低了我國發病率與病死率,減少2.5億發病和7萬人住院;病死率比國際低5倍以上。這一重大研究成果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一流科學家高度贊賞和一致認同,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侯云德提出了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集成”防控體系的思想,重點布置了病原體快速鑒定、五大癥候群監測、網絡實驗室體系建立的任務,全面提升了我國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防控能力,使我國成功應對了近十年來國內和國際數次的重大傳染病疫情。“MERS、寨卡、H1N1等病毒在我國都沒有流行起來,N7N9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國在傳染病防控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侯院士作為這一體系的總師,功不可沒。”衛計委科教司監察專員、“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登峰表示。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侯云德 基因工程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