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海南濕地遭蠶食 保護區多陷“三無”處境
記者了解到,當前,一些社會組織相繼參與濕地保護和修復中,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創始人高高說,她正在做一件好玩又正經的事:自然教育。
“對于海南來說,最大的資源是什么?”高高向記者發問,又很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是生態資源,是綠水青山、熱帶植物和“萌萌噠”的昆蟲。而海南的山川湖泊、草木生靈也給了高高開展自然教育的底氣和靈感。自然筆記大賽、生態游學、公益講座,是松鼠學堂開展自然教育的“三部曲”。通過自然教育“三部曲”讓更多的人了解自然,認識濕地。
海南濕地遭蠶食
此外,全球環境基金海南濕地保護體系項目辦從2013年6月開始,計劃用五年的時間,通過加強海南省濕地保護體系管理效能,以應對全球重要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生態系統服務所面臨的及將會出現的威脅。
據了解,項目辦將在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率先啟動社區共享計劃,旨在推動保護區和周邊社區共同管理濕地,合理科學地利用濕地資源,從而減緩保護區的壓力。
與此同時,政府也開啟了保護行動。
海南省相繼兩年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林業生態修復與濕地保護專項行動被列為主要內容之一。其中,濕地保護部分明確,要結合“多規合一”工作,各市縣對各自轄區內的濕地資源劃定生態紅線,進行嚴格保護,建立重點濕地監測網絡;繼續加強對東寨港、清瀾港、東方黑臉琵鷺、新英紅樹林等10處保護區濕地資源的保護工作力度。
作為我國熱帶唯一的濱海城市,三亞市從2015年起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通過近兩年時間,三亞市民欣喜地看到,過去熱衷于“種房子、賣房子”的三亞,轉而注重種樹建園。一條位于三亞河上游的城市“綠色項鏈”悄然成型,新老九個公園與綠道、水系串聯,形成新的“一河九園”城市中心公園帶。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原來又黑又臭的三亞河,白鷺難覓,如今河里不僅有了魚兒,沿河兩岸的紅樹林里白鷺回來了。
“從經濟優先到生態保護,城市發展過程中付出了沉重代價。”三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林貴生表示,大部分干部對城市發展中犧牲生態環境有了切實的反思。“如今,城市發展中要有濕地專家的聲音,因為,保生態就是保飯碗、保未來。”
編輯:楊嵐
關鍵詞:海南濕地遭蠶食 海南濕地被蠶食 海南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