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人工智能引發產業結構深刻變革
人工智能引發產業結構深刻變革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為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20世紀70年代以來被稱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經過多年的不斷創新發展,人工智能讓智能設備逐步實現從認識物理世界到個性化場景落地的跨越。近年來,通過人工智能提高生產力以及創造全新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經濟競爭和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
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賦能。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富民之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實體經濟的創新之路,離不開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目前,應用型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多種技術組合后與硬件設備或者軟件設備的深度融合,改變了不同領域的商業實踐,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包括醫療、零售、金融、教育、農業等領域,通過運用自然語言處理(NLP)、計算機視覺與圖像(CV)、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創新發展。以醫療為例,依托深度學習算法,人工智能在提高健康醫療服務的效率和疾病診斷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一方面是基于計算機視覺通過醫學影像診斷疾病;另一方面是基于自然語言處理,先“聽懂”患者對癥狀的描述,然后根據疾病數據庫里的內容進行對比和深度學習診斷疾病。這兩方面的運用,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效率和體驗,對于未來健康醫療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助力。人工智能正在引發產業結構的深刻變革。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將人工智能作為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包括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物聯網等,并推動智能產業升級,在制造、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運用了人工智能的機器設備替代人或與人協同工作,促進了網絡智能設計制造與服務,大幅提升了勞動生產率,重塑了產業鏈與價值創造和分配方式。
推動智能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核心關鍵問題,便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作為高性能產業,對提升一國的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智能制造的發展基于人工智能的發展,換言之,人工智能的發展將直接推動智能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從智能制造設備到智能車間、智能企業,從智能供應鏈到智能制造生態系統,制造業趨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的產業結構。根據2017中國智能制造創新發展論壇發布的《智能制造創新基地發展規劃(2017—2021)》預估,到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將全面構建,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將超過3萬億元,年均增長率可達25%。此外,中國智能產品市場規模也將超過萬億元。智能制造業將迎來下一個藍海。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等聯合制定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計劃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的產業、服務和標準化體系,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未來,人工智能將在國防、醫療、工業、農業、金融、商業、教育、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更深入的應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將無處不在,通過與各產業領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屆時,智能家庭、智能企業、智能城市、智能國家、智能世界等,構成智能社會的不同層面;智能環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政府、智能醫療等,則構成智能經濟的不同領域。
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的趨勢,也正在悄然改變著這個世界。這是繼工業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之后,人類文明的又一重大進步。
(作者:郭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陳聰:廣東廣富誠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制造 產業結構 產業 變革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