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曝光!扶貧工作中六大“形式主義” 貧困戶身份證號填幾百次
表現五:強勢部門的對口扶貧點“越富越幫”
一些第一書記反映,一些強勢部門的對口扶貧點,村民已住上別墅,可為了打造“亮點工程”,仍有大把資金支持村里建設。而同鄉有的貧困村,至今路還沒修通。“一個省直機關對口幫扶600人的貧困村,投資5000多萬元打造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為什么不到深度貧困村看看?”一位書記說,她希望,最近省里下派200多名第一書記,能多分配到深度貧困地區,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表現六: 有人“被貧困” 有人“被脫貧”
此前,某村被定為貧困村時,按照貧困發生率,村里需要有42戶以上的貧困戶,可村里算來算去只有30戶。鄉里不答應,無論如何必須達標,只能人為增加。今年該村要整村脫貧,按照國家規定,貧困發生率需低于2%,最多只能留下12人,鄉里又人為加壓,要求貧困發生率低于1.5%,只能保留9人。駐村干部只能連續5天在貧困戶家算賬,希望“算”出個脫貧戶。
不管群眾滿不滿意,只要領導能夠注意;不求群眾困難解不解決,只求賬面上看著好看。這些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其實就是一種政績投機。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在哪里?
幫助困難群眾脫貧是政績,而且是最大的政績。但是,如果領導干部只包裝面子,不夯實里子,以這樣的政績投機心理去啃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不僅啃不動,還會咯掉自己的牙,面子也保不住。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把反“四風”貫徹到脫貧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本月8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把2018年確立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將從2018年開始在全國范圍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扶貧 貧困戶 脫貧 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