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限塑十年喜憂參半 本身存局限性產生諸多灰色地帶
塑料袋限用擬擴范圍 全民環保需多管齊下
限塑十年 喜憂參半
臨近午后,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路上一家超市的收銀處,顧客不是很多。購物籃里裝著5根茭白、兩捆香菜、兩包饅頭,今年62歲的王阿姨并未像其他顧客一樣購買超市提供的塑料購物袋,而是從兜里拿出一個布袋子。她說,布袋比塑料袋結實、提起來不勒手,已經用了幾年了。
2007年12月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發布。近10年來,這份被公眾稱為“限塑令”的通知在限制和減少塑料袋使用方面效果明顯。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外賣、快遞等行業迅速發展,“限塑令”效果逐漸弱化。
今年11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準備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國家郵政局等10部門也聯合發文,著力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專家表示,這意味著“限塑令”將迎來加碼落實的新時期。但要讓“限塑令”真正達到預期效果,需要政策引導、消費自覺、替代品研發和生產供給的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1、問題疊加致消費量降幅減少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近10年過去,“限塑令”執行得怎樣?
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多家超市走訪時發現,幾乎每家超市在收銀處都掛著型號不同的塑料袋,這些塑料袋小號每個0.2元、大號每個0.3元。由于食品選購區的手撕式食品專用袋基本為免費提供,因此幾乎每名顧客的購物籃里都裝著五六個這樣的塑料袋。
多數大型超市提供的塑料袋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印著“QS”標志、國家標準號碼、厚度、生產廠家等信息。袋子上還寫著:“為了保護環境,鼓勵塑料購物袋多次使用;廢棄后建議回收再利用。”工作人員說,這種塑料袋無毒無味,可以盛放食品。
“現在很多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都會自備塑料袋或環保購物袋,人們的環保意識在逐漸提高。”位于中國民航總醫院附近的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的收銀員表示,她每天要進行上萬筆交易,其中購買塑料袋的顧客比例為1/3。
國家發改委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限塑令”實施以來,超市、商場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袋140萬噸左右,相當于節約了840萬噸石油。
不過,一些農貿市場、商品零售場所內,超薄塑料袋肆意流通難題仍然存在。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大黃莊橋附近的一個農貿市場,幾乎所有經營者都免費提供塑料袋。這些塑料袋上,沒有任何生產廠家和生產規格標志,厚度上也明顯低于0.025毫米的“限塑令”要求。在旁邊的馬路邊,由于一些水果商販免費提供塑料袋太薄,很多顧客買東西時要求多套幾個袋子。
同時,隨著“互聯網+”興起,快遞和外賣領域逐漸成為塑料袋使用“大戶”。相關統計顯示,中國去年快遞業塑料袋使用量約147億個。今年“雙11”的包裹量預計將達15億個,其中大多數含有無法降解的塑料袋。
另外,外賣類APP“餓了么”近期發布的外賣大數據顯示,中國外賣市場用戶規模達6億,2016年在線外賣用戶消費頻次每周消費3次以上的占比高達63.3%。按照這個數據推算,每周將有超過3億份外賣被送出,如果按每份外賣消耗1個塑料袋計算,就產生了3億個塑料袋。如果這些塑料袋廢棄物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將是一場嚴重的生態污染。
總的來看,“限塑令”的確起到了提升消費者環保意識的作用,并在實施前期使塑料袋使用量大減。但近年來,由于超薄塑料袋肆意流通的舊難題尚未解決,快遞、外賣等領域又成為塑料袋監管的新盲區,導致了“限塑令”執行效果出現反彈。
2、“灰色地帶”影響“限塑”效果
為配合“限塑令”落地,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于2008年聯合發布《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其中對向消費者無償或變相無償提供塑料袋等行為制定了相關處罰措施,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
一方面,執法部門取證難、執罰難是重要原因。盡管很多地方的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經常檢查塑料袋生產廠家,并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但一些沒有注冊登記就違規生產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非常隱蔽,給源頭監管帶來很大難度。同時,一些地方的執法檢查缺乏持續性,導致很多農貿市場、個體商戶繼續使用超薄塑料袋。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限塑十年 局限性 灰色地帶